二十一镇阴煎治伤寒衄血桉

年代:未知
医家:张景岳
开本:未知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衄血有格阳证者,以阴亏于下,而阳浮于上,但察其六脉细微,全无热证,或脉且浮虚豁大,上热下寒,而血衄不止,皆其证也,治宜益火之源。古有八味地黄汤,乃其对证之剂;余复有镇阴煎之制,其效尤捷。盖此证不惟内伤者有之,即伤寒者亦有之。然必其素多斷丧,损及真阴者,乃见此证。余尝治一多欲少年,以伤寒七日之后,忽尔鼻衄,以为将解之兆,及自辰至申,所衄者一斗余,鼻息、脉息俱已将脱,身冷如冰,目视俱直,而犹涓涓不绝,呼吸垂危。其父母号呼求救。余急投镇阴煎一剂,衄乃止,身乃温,次加调理而愈。自后,凡治此证,无不响应,亦神矣哉!民《景岳全书·杂证谟》按:镇阴煎本金匮肾气丸而化裁,药由熟地、牛膝、炙草、泽泻、肉桂、附子组成,功擅滋阴涵阳,引火归源。肾气丸原用桂枝、附子,似嫌升有余而镇不足,镇阴煎虽亦用附子,但剂量不定,据阴邪之兼否而取舍,桂枝易肉桂,取其引火归源之力,更借牛膝下行之性,引血下走,较之肾气丸,镇潜之力过之而所动之性减矣。用之格阳衄血,尤觉合拍。由此可见,景岳于方剂学颇多用心,而其可贵处在于师古不泥,敢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非“学步邯郸”者可比。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7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