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针刺治疗突眼症甲状腺肿观察针刺咸应与疗效的关系-病案四
年代:未知
医家:彭正令,金舒白,曹华玉
开本:未知
来源:上海市针灸研究所
印刷:铅印
二、郝××,门诊号5355,男性,45岁。起病六个月,由发热后发现颈部肿大,有心跳气急、头昏出汗、易肌口渴等。检查:颈围41公分,颈块18×6公分,中度坚硬,血浆蛋白结合碘6.30微克%,血压114/70毫米汞柱,脉象滑小,舌苔糙腻。诊断:单纯性甲状腺肿。第一阶段16次,取“气瘿”、间使、合谷等,颈块略小,但不明显,且左侧性质较坚硬,考虑局部不适宜针刺,故停刺“气瘿”穴。第二阶段起试刺“平瘿”穴,左右两侧成应都能传送到喉部,3—5次时,肿块渐见减小,积爨针刺近20次时,肿块显着缩小。讨论一、“上天柱”穴治突眼症,是在摸索了有关治眼病的穴位,如晴明、瞳子髁、球后、目聪、光明等未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后,找到天柱穴上空隙点,按之有萎瘪,刺之有威应达眼区,而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就称之为“上天柱”。参揭钋灸真髓”,日本译田氏正也选择该穴用于治眼病,称为泽田派风池穴,又称“上天柱”,我们与之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