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均收到显效并附一例报告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锦州市附属医院内科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再生障碍性贫血非少见之病,但以前在西医方面无特效疗法,仅依靠反复轮血以延长时光而已。翰骨髓亦无何有效果的报告。本院经治之三例诊断,系依据耳血及骨髓象之检查而硝定者,均无特殊与有害造血机能药物之接触史,或由于其他原因而糙发,皆属于特发性者。部过中医中药治疗,其疗效表现于临床症状及血液检查均有明显好转,为了对比解明另有附表。中医按气血双补而采用双补法,又依其出血现象之轻重,随时加减清热止血之药物,前者为人参、当归、熟地、黄耆等,后者为茅根、阿胶、小蓟炭等。典型病例:刘×久,男,35岁,1958年10月13日入院现在治疗中。(一)病史:于入院前七、八个月以来鼻、牙龈、结合膜辐常出血,眼花、心跳、气短,有时皮肤出现紫斑,曾多次在其他医院治疗未效,未用过中药。(二)体查:慢性病容,颜面及皮肤极度苍白,漏干及四肢有散在性米粒大小瘀点,亦有形成色素沉着者,无全身淋巴腺肿大,牙龈及下唇粘膜有溃瘪及出血,心尖部有轻度收缩期杂音,肺正常,肝脾未扪及,无浮肿。(三)化验:HB 2.5Gm,RBC187万,W、B、C,2.300,中性24%,杆状1%,淋巴74%,大罩核1%,血小板7万,出血时间15分以上,凝血时间正常(3分),霸状缸血球0.5%,血小板3.5万,(10月15日)骨髓象;前髓0.5%,中髓6%,后髓11.5%。杆状9.5%,分叶16%,酸性0.5%,有核缸血球14.5%、淋巴球39.5%已开始用中药。(四)治疗经过:入院后患者皮肤,粘膜出血不止,于10月30日开始由中医治疗,并用青梅素及止血剂,配合小量反复输血,每次200——300毫升,用中药前期症状不见好转,出血现象极严重,于12月10日经多次输血HB,仍低于2.0GM,医生已失去信心,但中医按随症施治,西医配合治疗,两个月以来,病情逐渐好转,目前出血现象完全控制,食慰增进,精神焕发,能在走廊徐步,HB最多达7.0克,RBC270万,WBC230,血小板7万,出、凝时周正常,目前HB5.0GM。RBC175万,WBC3.100,分属、分叶34杆状6。淋巴46,大单核12,嗜酸2。入院后至现在共输血19次,平均每十一天输一次,但近六十天内,仅输四次,而4、5月份则各仅翰一次,在输血次数大大减少的情况下,而临床症状与血液检查均呈显明改善,不难看出中医中药对本病之治疗效果了。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