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蛤散治疗浸润型肺结核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锦州市紫荆山结核医院中医约研究组
印刷:铅印
一、引言为了能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我院督于1956年应用白发粉治疗浸润型肺秸核,获得良好效果。由于当前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鼓舞,在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我院中西医务人员,本着敢想敢作的精神,根据中医整体治疗观念,将罩方白发粉剂修改为复方白蛤散(方附后),经治疗,效果显着提高。为了使祖国医学更多更好的为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仅将其效果报导如下:二、祖国医学对肺痨病的认识祖国医学文献,没有肺秸核这个病名,但肺秸核所有的症状,都包括在“虚损”和“虚痨”的范畴中,如:内经玉板篇:“颜、脱形、身热、脉小以疾”;难鑫论虚损谓:“损脉之为病,一损捐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营于五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蒌不能起于床”;中脏狸论傅尸谓:“颊赤、心松、举动颤德、语声嘶嘎,唇焦口干,喘乏无力,面少颜色,颐颌睡满,诊其左右寸脉,弱而微者,是上虚也”;金匮耍略血痺虚痨病脉症治篇:“夫男子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中脏经又云:“劾不止,或胸膈胀闷,或肢体痛重,或肌肉消瘦,或饮食不入,或吐利不止,或吐浓血……”又论其因:“人之血气,染而为疾。”以上诸书所载,我国在秦汉时代以前已知,肺痨病是一种传染病,并知是由于衰弱赢虚的因素而来。隋员氏诸病源侯论说:“虚劳而欻者,脏腑气衰,邪伤于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痛,或惊悸烦满,或喘息上气,或效逆吐血,此皆朦腑之效也,然肺主于气,气之所行,通荣藏腑,故咳嗽俱入肺也。”是指出肺痨的病因病理及一般症状。千金方以尸痊隶于肺脏,外台秘耍已知骨蒸有传染性,崔氏别录,言之尤详,谓:“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确祟,亦称伏连,亦称无辜……,无问少长,多染此疾,婴孺之流,傅注更苦;其为状也,发干而鬓,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块,或嘴后近下雨旁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或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虽目~分明,而四肢无力,或上气食少,渐就沉赢,糙延时日,终于溘尽”。这是古人証明凛窿与肺痨同源之始。从上面看来,可以证明肺秸核病在我国古代已流行,考五代以后更指出此病有劳虫为患,証之现代医学,似指秸核菌而言,远在五代时期,古人即见及此;是值得我们提出研究的。三、肺痨病的治疗原则内经云:“气虚者,肺虚也;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谓:损其肺者盎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欣食,适其寒温,损其肺者锾其中,损其臀者盆其精,此治损之法也”。这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整体治疗规律。只要正气充沛,则病邪难留,黠核自然潜消默化,古今医抗的着作者徐春圃说:“肺甥病的治法,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一则杀其虫,以艳其根本”。理虚元鉴更指出了理虚三本:即指肺、脾、肾、而言“清金保肺”“培土调中”,“金行则水化自长流”临床体会,尤宜以清金滋肺,扶正祛邪为主,但扶正须辨阴阳,祛邪须分微甚,特别强剥补肺、补脾、补臀即肺、脾、肾同时调理,兼及平肝养心的整体疗法,辨明证之阴阳虚实新久,随症灵活运用。白蛤散为补肺滋臀定喘补正祛邪,条补以辨耻论治,清热养荣的方药。、四、疗效观察在十例浸调型肺秸核治疗中,治愈者6例占60%,显着进步者2例占20%,进步者1例。无改变者1例。治愈者:为三个月以上痰菌阴性,代偿功能良好,空洞阴合,病灶稳定。每日能担当四小时工作者。显着进步:病状显着减轻,代偿机能改善,病灶吸收,空洞阴合或缩小,痰菌消失一个月以上者。进步:周身情况与病灶均有改善者。无改变:为周身情况与病灶无改变者。典型病例:郑×民,男性,20岁,1958年1月上旬,因威冒后发、咳嗽、胸疼,经治疗体温正常,但咳嗽、喀痰仍未消失;时常出现血糕痰,但无臭味,体力日渐消瘦、疲乏、盗汗。至3月11日粹鹤州某医院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耠投雷米封一周,于3月14日入院治疗。入院检查:体格营养中等,微热脉快,胸部听影,心音整,右胸中部有显明之湿性罗音。化验检查:痰内结核菌(一),化浓菌(一),肺吸虫卵(一),未检到弹力谶雉,白血球总数8400,中性多核70%,淋巴28%,嗜酸2%,血沉30——47毫米。肝功能检查,马尿酸排出量3.55克,肾功能检查:刚果红体内消耗量25%。胸部X钱片所见:右肺野有豹4×5CM的密度增高,境界不清,边缘模煳的云絮状阴影,中央有0.5×0.5CM的透明区,无液平面存在。其他肺野清析,心肋膈无异常。诊断:浸润型肺秸核乙秸核菌(一)治疗轻过:入院后经病案讨论研究,用中药白蛤散治疗。经治疗三周,体温平稳,咳嗽减轻,痰量减少。至4月20日胸部透视检查。右肺云絮状浸润显着吸收,病变范围糖小。食悉增进,自觉症状消失。至5月21日透视检查病变吸收,尚有空洞阴影。至5月30日拍片检查云絮状阴影完全吸收,空洞阴合。6月11日化验检查结果:白血球6800,中性69%,淋巴29%,大单核1%,血沉6——8毫米,于1958年6月12日治愈出院。五、使用方剂(一)主治方剂白蛤散——每日量7.5克,食后三次分服。处方:白芨二雨,蛤蚧去头足炙五钱,海浮石五钱,共研极釉粉。方解:白芨性流而收,入肺止血。本腔:主治瘫肿恶疮,败疽,伤阴肌死,别录:味苦辛而气寒,故能消散癯肿,性粘而多脂则能疗瘫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杀虫,后人以其清热补伤而治肺瘫颇效。蛤蚧:治久咳肺劳傅尸,杀鬼物邪气。时珍:补肺气盆精血定喘止咳疗肺癯,其主肺劳傅尸鬼物邪气,咳嗽淋僵,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而生热,故外邪易侵,内症秉发,蛤蚧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海浮石:主治消老痰结核,清肺金降火;时珍;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癣肿。由于白芨之消散癣肿、性粘、多脂,疗败痛死肌,对肺内破损有盆生肌之义。蛤蚧:补阴助阳,故治劳极傅尸。海浮石:轻浮而咸又能润肺清痰。总之,补肺清热消痰止咳故对肺劳之症有效。(二)补佐方剂1、止血类①犀角地黄汤:处方:犀角、生地、丹皮、白芍、元芩、柴胡。按:适用于阴火忘动,肺棘喀血及咳痰带血,或大出血后用以止血养阴,②止血饮处方:大生地、炒白芍、元参、寸冬、炒丹皮、黑栀、甘草、藕节、炒茜草、柏炭。按:适于喀血痰中带血,有清热养阴、宁貉、止血之效。2、清热类:①养荣清肺汤:处方:生地、元参、寸冬、白芍、丹皮、薄荷、甘草、川贝。按:治阴虚肺燥、咳嗽、口干咽燥。②柴胡清骨散:处方:银柴胡、地骨皮、别甲、天冬、麦冬、知母、生地、白芍、阿胶。按:治骨蒸灼热或五心烦热。③清热养荣丸:处方:骨皮、元参、川贝、丹皮、白芍、花粉、甘草。按:适宜于阴亏伤津、胸痛、潮热。3、镇咳祛痰类:①保和汤:川贝、冬花、紫苑、花粉、杏仁、平合、桔梗、百部、百合、生地、知母、天冬、麦冬、萋仁、当归、阿胶、薄荷、紫苏、灵草、生姜。②太平丸:处方:川贝、冬花、杏仁、天冬、麦冬、知母、当归、生地、元莲、阿胶、蒲黄、京墨、桔梗、麝香、白蜜。按:上述汤剂和药味根据病情适当的选择应用于临床。六、结语使用白蛤散治疗浸调型肺结核,从临床疗效观察中,証实效果良好,无不良副作用,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