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措施防治70例麻疹的经验介绍

年代:未知
医家:张志佳,方元珍
开本:16开
来源:锦州监狱卫生所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1958年12月初至1959年4月底,我们地段内麻疹广泛的流行,我们根据党的中西医合流的精神,进行了综合性多次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条件鼓为简陋的情况下,战胜了疾病。本地段全部羸疹患儿均安然抵愈。70例中无一例住院,无一例死亡,治愈率达100%。本粗病例的临床特点是:(1)重症少,(2)病程短,(3)症状轻,(4)并发症轻。一、防治措施:甲)预防方面:1958年入冬以来,我们就着手进行预防,采用的办法如下:1)檀柳枝剪汁口服,以新鲜之檀柳枝若干,置于煎器中,加清水浸没为度,煎至全量的1/5,用法:每岁每次2毫升,一天2次,共4次。这是入冬第一次采取的措施。2)胎盘粉口服:按每岁每次1克投给,共4——6次。这是在投种柳枝煎汁后2——5周进行的。3)胎盘球蛋白常规量注射:仅注一次,主要对象是病弱儿。于1)2)措施后2周进行。4)成人血注射:15——25毫升,1——2次。对接触者进行。5)尿泡几蛋口服:以新鲜黝蛋以小孔5——7个,直径1毫米左右,浸泡在尿内4——7天,阔火煮熟,每人服1——4个不等。以上措施,1)2)二项是每个易威儿均进行1——2次;3)4)5)三项未能挨个进行。但平均每人接受预防措施至少3项,多至5项。乙)治疗方面:本粗病例全部系分阶段,中西医粘合治疗,所采用的疗法如下:1)侵袭期:当发现麻疹的前驱症状,立即投予宣表性药物,如加味升麻葛根汤(处方:升麻、葛根、紫草根、白芍、乾薯、大炎、甘草等。以陈皮、杏仁、橘仁、贝母等加味——对呼吸道症默较明显者)。西医方面,当接近出疹期时采用樟脑,与小量咖啡因,同时给以足量的各种杂生素。2)出疹期:当出现皮疹之后,出疹未透者仍用宣表药,在治疗上大多采用:①麦冬清肺饮(王氏家傅儿科心法)②清气化毒饮(金鉴儿科心法方)③加味清肺降火汤(麻科活人全书)④麻杏石甘汤以上方剂给合灵活使用,辨表里、顺逆,虚实而取舍。旨在:清热,清肺,解毒,定喘。对热毒过盛者加五粒回春丹及羚羊或犀角煎汁。西医方面则以营养支持强心为主,对经过顺利的患儿我们不用抗菌素,既便有并发症,也很少使用。3)疹恢复期:本组病例在此期间,除极少数有井发症外,一般只给营养性药物。4)并发症的治疗:①肺炎:本粗病例伴有肺炎者,就其临床表现来看,全部符合病毒性肺炎的特征。(容后讨论)所以在治疗上,西医方面:以加强呼吸及循环机能的药物,如樟脑、咖啡因等为主;井有显着心血管机能不全者加高渗葡萄糖静脉注射,毛地黄口服注射,极少数体弱儿为了防止釉菌感染,采用短期少量的抗菌素;重症中毒型者(仅2例)加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中医方面:仍采用:加味清肺降火汤,麻杏石甘汤;五粒回春丹等佐治。②喉炎,以射干汤口服(处方:射干、黄芩、桔梗、甘草。宫前氏方——现代实用中药);冰硼散局部处理并用抗菌素。③肠炎:本粗病例中有腹泻者12例,大都为非脓样粘液样便,未作治疗。④口腔炎,中耳炎,治疗上无特殊处从略。二、综合性防治措施的临床优点归纳:甲)重症少: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轻型经过者57例,占总数的81.43%,一般重型者11例,占总数的15.71%,仅2例为重症中毒型,占总数的2.86%。此2例均为只接受檀柳枝煎汁与胎盘粉口服预防,而发病于接受预防措施后一个月以上。上迹数字较今春(同时期)北京王氏报告①(209例中,重型70例占83.49%)远为优异。乙)病程短:本组病例的病程,无论侵袭期或发疹期,均较一般文献记载及本地段往年统计材料为短,现分别简述一下:1)侵袭期:侵袭期不超过3天的65.9%(46例)历时4——5天的31.4%(22例)历时7天的仅2.7%( 2例)此点较诸氏实用儿科学所载②及上海余氏等报告③要短得多。。。。。。。三、讨论:1、多种措施反复预防的初步认识:通过本粗病例的临床观察,来势汹涌,症状沉重的重症病例发生率之所以显着低落,各阶段病程之所以明显糖短,以及临床经过与并发症如此之轻,这就提供了转归佳良的有利基础。不难理解,这与多种措施反复预防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本粗所采用的预防措施共5种,其中胎盘球蛋白注射,胎盘粉口服,成人血注射的作用,文献上屡见不罕,无庸赞迹,问题在于多次反复使用上,我们体会多种措施,反复使用远较单一使用为优。本粗病例的临床特点,似乎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此外中药标柳枝煎汁及尿泡几蛋雨法,均系本市卫生局推广采用的,此二种措施亦同样没有得出在一定时间内的艳对免疫效力,至于尿泡几蛋一法,称“具糁生免疫之效”但本病例中,有准确按法服用后而照例感染者,另一方面也观察到在接触非常密切的情况下,不感染的现象,覃耗尿泡几蛋的效力,我们观察到不亚于胎盘球蛋白与成人血注射,更由于此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小儿乐于接受,我们认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此外,就本粗病例的临床表现来看,似乎可以看出多种预防措施之间是存在着“互有影响的彼此强化的过程,而并非各种措施在一定期间内的单糖效果”。此点大胆的推论是否合理,希先进同道指正。2、关于中西医秸合治疗:本粗病例的治疗全部是中西医结合的,由于我们初学中医,对中医理论体会不深,知识肤浅,更缺乏实际经验,治疗中缺点在所难免,既便如此,我们仍然感到祖国医学在麻疹治疗上有着独到的优点。如侵袭期应用宣表性药物,能加速出疹,患见安静,体温路降,并改善与减轻临床症状等是较为突出的,出疹期应用清热,清肺、解毒、定喘等方剂,在掌握辨証的基础上使用,效果亦是十分满意,不少病例服用中药后,病情迅速改善。另一方面西医疗法亦不可忽视,特别是病情紧急之际,如本粗有一例,见疹4小时,突然疹隐(内攻)出现三度呼吸困难,青紫显着,知觉丧失,经一系列的西医方面擒救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佐治,病情迅速缓解,此处则显示了现代疗效快速的优越。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党号召的中西医合流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参考文献从略。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