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合治肺炎疗效报告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锦州市医院
印刷:铅印
我院于1958年11月到1959年2月共收容436例肺炎患者,发病特点与各地大致相似,发病数从12月中旬到1月份为高峰,病情大都严重,且对抗菌素有反应不良的倾向。我院儿科在党的领导下大力粗糯医护人员抢救患儿,确定了中西医精合的治疗方针,从几个月的临床经验証明:中西合治的效果比较满意,现将治疗小儿肺炎的情况介绍如下。临床材料分析一、发病率:我院儿科自1958年11月起到1959年2月止共收容肺炎43例占见科总住院数的68%。中西医合治的病例314例占72%稍强。二、发病季节的关系:如表一所示12月份1月份发病率较高,12月份占总住院数的83.1%,1月份占77.6%。。。。。。十二、治疗治疗小孩肺炎,最初我们只用西药治疗,由于病情严重对抗菌素反应有不良的倾向,自12月中旬以后即采取中西医合治方针、中西合治314例占总数72%死亡59例死亡率18.7%,西药治疗121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25.6%,治疗的总原则是中西医合治。中药方剂:1)咳甲(即五虎汤)用量:适应症:肺炎的高燥、喘急气粗、有汗或无汗,脉大而数者。周岁小儿每次服用15m1,每增一岁增药5m1,每日3——4次服时加温。2)咳乙药味:桔梗8.0、冬瓜仁15.0、大贝10.0、花粉6.0、桑皮8.0、杏仁8.、竺黄10.0、葶藤7.0生薑末15.0、车前8.0、胆星7.0月石5.0银花15.0、芦根30.0红花7.0骨皮8.0。制法:水煎成1,500毫升去洋过滤浓缩800毫升。用量:周岁小儿每次服10m1,每增一岁增药5m1。适应症:发热气喘、胸高、腹胀,痰涎壅盛,脉滑数,听诊肺有湿性曜音,有腹胸者可用。3)牛黄安宫丸:适应症:高热神昏,痰壅气喘,斑疹惊厥等热胜疾患。用量:一岁以下小儿每次服1/4九,2——3岁每次服1/3九每日3——4次。4)硃黄止痉散:药味:硃砂0.7、牛黄0.2、蝎尾1.0、吴公10条去头尾。制法:共研细面,用量周岁每次服1——2分。适应症:眼球上翻,角弓反张,四肢搐搦,神经痉挛症。5)四黄注射液:适应症:用于发烧气喘者。功用:解热清毒。6)羚羊注射液:制法:将羚羊配成5%注射液加压煮沸两次制成安瓶。适应症:神志不清,高热、暴喘、惊厥等。功用:镇痉解热。7)牛黄千金散:功能:清热定惊宁嗽定喘。适应症:适用于小儿惊风、肺热、咳嗽等症。8)回阳定喘汤:药味:人参5.0、附子5.0、干姜3.0、麦冬10.0、白木10.0、桑皮10.0、菖蒲10.0、竺黄8.0、胆星7.0。制法:水煎成600m1去滓过滤浓缩成400m1。用量:周岁每次服5——10m1;2——3岁每次10——15m1(每日3——4次)适应症:适用于喘基、痰鸣,颜面苍白或肤色发青的时候,四肢冷厥,脉微釉弱。9)通变一捻金药味:南星、葶藤、二丑、大黄各100。制法:共研细面。用量:周岁小儿每次1——2分,每增1岁增0.5分——1分每日3——4次。适应症:适用于胸高、气喘、痰鸣、上腹部满硬,便秘或便勤,有消化不良样粘液便,脉呈滑实有力者,有肠麻痹之倾向者用之有效。10)针灸:止抽:十宣、合谷、人中、印堂等穴。止喘:天突、肺俞、合谷,喘息等穴。肠麻脾:气海、足三里、中枢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