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炎54例临床体会-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许容平,许先梅
开本:16开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医院
印刷:铅印
笔者根据中医脏腑辩证,脾虚则中无砥柱,肾虚则下失封藏之理,施以健脾渗湿,益肾固精之法,治疗54例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76岁(其中10~20岁6例、21~30岁17例、31~40岁18例、41~50岁7例、51~76岁6例)。(二)基本方法:1、基本方药:焦白术、生黄芪、潞党参、云茯苓、川草解、马齿苋、益母草、制附片、枸杞子、桑葚子、金樱子,水煎服,每日一剂。2、加减法:浮肿患者加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红细胞(十)以上加白茅根、仙鹤草;血压偏高加生牡蛎、花龙骨。二、治疗结果(一)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二)疗效统计54例患者,经过治疗完全缓解20例,基本缓解17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缓解率达68.51%,有效率87.04%,无效率12.96%。三、病案举例林后前,男,44岁,市美华服装厂工人,1987年3月4日初诊,患者自诉86年4月感冒发烧、喉痛、继之出现浮肿。尿检:蛋白(卅)、红细胞()、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十),住某医院诊断:肾炎,治疗5个月好转出院,改为家庭病床,治疗两个月疗效不显,即来我科诊治,观其面色恍白、浮肿、畏寒肢冷、腰酸腿凉、足跟痛、头昏耳鸣、纳呆神疲、大便软、时发晨泻,苔薄白舌质淡胖,边有紫瘀点及齿印,脉沉细缓。尿检:蛋白(卅)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十),中医诊为:脾肾两虚、湿浊不化,活拟健脾利湿,温肾化浊,佐以理气活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