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中草药提取物为主治疗恶性肿瘤二十五例的初步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肿瘤研究组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工、农、兵群众的身体健康。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响应周总理提出的“对肿瘤应研究根治办法”的战斗号召,我院近二年来以应用中草药提取物为主综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四十六例,认为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治疗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二十五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如下。一、病例资料:本组二十五例,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大七十岁;最小者十三岁;大于五十岁以上者十四例,占56%,除一例属于早期者外,其余均为中晚期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其它方法治疗后没有效果,或复发、转移者,或因病变不适合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者。二、诊断依据整组病人计有食管癌13例,全经X线钡透或拍片诊断。其中有病理诊断者9例。贲门癌2例,均系X线钡餐诊断。肺癌1例,多次胸部X线拍片诊断。胃癌1例,病理证实。何杰金氏病1例,病理证实(淋巴肉芽肿)胰头癌1例,剖腹探查证实。原发性肝癌6例。肝癌的诊断参照上海肝癌协作组1973年9月所订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与分型分期标准进行诊断与分型分期(见附表I、Ⅱ)。附表Ⅱ:6例肝癌分型分期情况型别ⅡⅢ合计单纯型5硬化型炎症型1合计6三、治疗方法:本组病例以抗癌中草药提取物为主进行治疗,此提取物定名“抗癌粉”。是由下述药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狼毒、猫眼草,石韦等中草药中提取的。抗癌粉常用量:“粉剂”:每次0.1克,每日三次,口服。最大量每次1克,每日三次,口服,或将上述中草药煎服,同时加植物油(可食油)1两同煎,久煎,让病人服此油汤(当生产之药品不能满足供应时应用此法)。部分病人配合小剂量化疗,药物5—FU剂量为:每次250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噻替派:每次10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争光霉素:每次5-15mg每日一次间断使用。肝癌病例均配合小剂量化疗。食管癌13例,4例配合小剂量化疗,8例单用上述提取药物治疗。何杰金氏病:1例,为单用提取物治疗。胃癌1例,配合小剂量化疗。肺癌1例,为单用提取物治疗。胰腺癌病人,合并小剂量化疗。全部病例均同时服中药汤剂,辩证施治配合治疗。四、治疗分析:本组恶性肿瘤25例,由于病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较难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不长,不能衡量远期效果。本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块缩小程度,治疗后生存期,作为疗效分析依据,参照卫生部军管会制定的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的疗效判定标准,将疗效统计如下:。。。。四、毒付作用:应用抗癌粉治疗本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毒付作用,对胃肠功能未见明显影响,对白血球和血小板未见有明显影响,较多病例服用此药后感到症状减轻精神好转。狼毒提取物个别病人有恶心与腹泻现象,短时间停药后即可恢复。应用上述小剂量化疗,部分病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腹泻、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则采用中西药物对抗其付作用,一般能减轻,短时间停药后能恢复正常。对抗的措施:西药为维生素B4,维生素B6。中药为:黄芪、丹参、鸡血藤、连壳、玉竹、阿胶、熟地、陈皮、半夏,竹茹、车前、云苔等。五、典型病例:1、严×,男,13岁。主诉:不规则发烧4年,于69年春开始发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曾到上海肿瘤医院,北京日坛医院,首都医院等检查治疗。病理报告:“淋巴肉芽肿”曾照光(钻60四千伧琴)、注射环磷酰胺、长春碱,甲基苄肼,3P,A139,N—甲酰溶肉瘤素等,并长期服用保秦松,强的松以及大量的中药,此病一直未能控制。至我处治疗时,病人发热长期不退,经常卧床不起。由于久用激素出现满月脸,体表多毛,肝剑下6cm,肋下5cm,脾肋下8cm,右颈部有一肿大之淋巴结约1×1cm大,质硬。贫血,血色素6克,红血球268万,血沉162mm,73年8月2日开始治疗,停化疗给抗癌粉0.1克,每日三次,口服,配合中药辩证施治,并给少量强的松与保泰松,一个月以后发热基本停止。9月20日,血沉43mm、血色素9.4克,红血球335万,肝脾缩小,激素逐渐减量到停服,同时精神与体力大为好转,由经常卧床到精神良好,能看电影,上街,爬山,进食增加,满月脸消失,右颈部肿大之淋巴结消失,只因感冒而偶尔发热。到74年5月15日检查:精神好,食欲正常,有时头晕,能爬山,白血球6500,红血球250万、血色素9.1克,血小板10万,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肝剑下2指,肋下1.5指,脾肋下1.5指,病情明显缓解达半年以上。以后因药物生产不能连续供应,而中断治疗,后转他处用粗榧碱治疗,到九月份病情恶化。2.原发性肝癌:牛××,男,46岁。患者于74年元月21日开始入院治疗,起始症状为腹胀,食欲减退,黄疸,下肢浮肿,肝区疼痛,体质逐渐消瘦入院。病人于74年元月2日曾到北京日坛医院检查,肝扫描:肝大,形态失常,肝形状有缺损,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有明显占位病变。胎甲球试验:阳性r—GT:306.9u,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入院检查:T:38.7°C,巩膜及全身皮肤轻度黄染,肝肋下5Cm,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轻触痛,两下肢明显指凹性水肿。实验检查:黄疸指数:41单位,凡登白实验:直接迅速反应,胆红质:4.0mg,T,T.T(一)ZnTT:(一),G·P·T:266单位,总旦白:6·4克,白旦白;4·0,球旦白:2·4,碱性磷酸酶:3单位(卜氏单位),血色素14.3克,红细胞:463万,白细胞:12500/mms,中性:86%,淋巴:10%,单核:4%,血小板:141000/mm3。治疗经过入院后,口服地塞米松,肝乐,维生素及青链霉素注射。元月22日开始用5—FU,用药方法为250mg/日静注用药日期为:1月22日—3月4日;5月30日—6月19日;6月25日—6月28日。噻替派累计注射量达190mg(10mg×19支),用药方法为1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用药日期为:3月14日-4月3日;4月12日—5月2日。应用化疗同时加用中药达180余付,常用药为:柴胡、黄芪、太子参、白术、云苓、猪苓、车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地、白芍、薏仁,丹皮、鸡血藤等药,同时加植物油1两,久煎。元月28日肝脏逐渐缩小,2月8日以后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现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情况良好,食欲睡眠正常,每日进普食1斤。检查:精神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右肋下1CM,质较软,表面光滑,脾:左肋下1.5CM,腹水征(一),两下肢无浮肿。实验室诊断:3月15日:黄疸指数:正常,TTT:6,;ZnTT;12.8,G·P·T:114。74年8月28日检查:7—GT:97.4,AFP:原血清对流电泳;阳性;1;10—1:40均阴性。肝功能:TTT:7·5,ZnTT:20·9,G·P·T:133,碱性磷酸酶:4.7。六月上旬到北京日坛医院检查,肝扫描: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未见明显估位性病变,脾增大显影。病情明显缓解已达半年以上。目前病人仍在继续巩固治疗中。六、讨论与体会:1、目前我们应用于临床之中草药提取物,根据药理分析,主要属于甾族化合物。其药理分析情况,见下面药理部分。2、目前之服法与剂量:乃是通过医务人员首先自身服用无明显毒性之后,试验摸索出来之剂量,限于条件,未做动物LD5)试验,也未做动物肿瘤模型抑制试验,这都是今后有待于完成的工作。3、目前之服用剂量,并非最佳有效量,相信通过剂量之增加,量变到质变,疗效可望有一较大之提高。4、其抗癌之机制未明,目前肿瘤的病因学说很多,但都不能圆满地解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恶性肿瘤的内因学说,大都趋向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所致。通过我们初步的临床实践,体会到:恶性肿瘤之产生是在一定外在因素作用下,通过人体之内因而发生的。内因除与免疫状态有关外,尚与人体产生了调节系统之紊乱,即激素的平衡状况有密切关系。我们应用之提取物不同于目前用于肿瘤治疗之激素,根据药性分析,属于甾族类物质,其抗癌机制未明,初步考虑此药物系调整某种内分泌平衡之药物。5、长期以来,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导思想多采用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由于肿瘤细胞的代谢和正常细胞的代谢在主要方面没有质的差别,所以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都是有毒性大,选择性差等缺点,也即进入人体以后“敌我不分”,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皆进行杀灭。依据这种认识在数年以前,我们即从寻找人体细胞生长代谢的调节物质入手,以求发现新的抗癌物质,我们寻找的药物,即是中草药。我们认为中草药是祖国医学的宝库之一,从中草药中寻找调节机能的物质,前途是很大的。6、肝癌组之疗效较好,与合併小剂量化疗有关,也可能二者有协同作用。找出提高疗效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之一。7、综合上述,我们认为:抗癌粉系一种不同于生物碱及其他抗癌药物的一种新型抗癌成分。通过近二年来应用于25例恶性肿瘤之疗效分析,认为对某些恶性肿瘤有一定抗癌作用。但由于病例数少,治疗时间短,此项工作不能予以全面评价,而只能是一个初步的探索。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89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