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五年(1969——1973)食管贲门癌死亡情况调查报告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磁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委员会
印刷:铅印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根据周总理对肿瘤“应研究根治办法”的指示和华北三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研究协作计划精神;为了摸清全县食管癌发病死亡和地理分布情况,以便为今后防治癌症提供依据;一九七二年下半年和一九七四年上半年,我们在县委、县革委领导下,在社、队党组织、革委会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与协助下,组织了各级医药卫生人员,对全县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三年食管癌和其它恶性肿瘤进行了调查。据这次调查统计,五年中死于各种恶性肿瘤者3698人,平均死亡率为181/10万。其中死于食管癌者2810人,平均死亡率为137.88/10万。全县平均16小时就有一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的地理分布(按该病死亡率相比)特点为山区高于丘陵区,丘陵区高于平原区,平原区的滏阳河西岸高于东岸。总的趋势是由西向东递降。在山区和丘陵区,一般的说,低洼地带死亡率较高。两河流域食管癌死亡率相比,则谭河流域略高于滏河流域,无明显差别。现将这次调查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的太行山东麓(见图)。西部与涉县相连,西北部与武安县接壤,东部与临漳县、成安县毗连,北部粲靠邯郸县。南部与西南部隔漳河与河南省安阳地区相望。地形比较复杂。西部是峰峦立的太行山区,中部和北部是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带;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河克有三条,滏阳河流经中部和东部;漳河流经西部和南部;忙牛河(时令河)流经北部三河均属海河系向东注入渤海湾。京广铁路沿丘陵地区东边纵贯南北。全县面积约951平方公里。1973年自然人口429530人。划分为35个公社(镇),390个生产大队,2169个生产队。我县位于北纬36°30’,东径114°40’,气候: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干燥而易旱。年平均温度为18°C——25°C,六、七、八月份最高平均温度为31°C左右,1、2、12月份最低平均温度为零下10°C左右。年降雨量为600——700毫米,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70%。全年相对湿度平均为50%左右,汛期80%左右,晚秋最低为60%—70%。土壤:全县土壤大体可分七种;山区主要是红土、粘土和黑土,丘陵区主要是红土和粘土,平原区主要是沙壤和粘土(该区东北部土质偏碱性)。种植:我县系粮棉夹种地区。全部耕地面积中粮田占80.7%,棉田占19.3%。粮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高梁、红薯、水稻和豆类等。山区和丘陵区种植红薯较多(占粮田面积的20%——30%)。平原区东北部种植水稻较多(占粮田面积的50%—70%)。口粮:我县为集中产麦区,所以全县每年夏收后,至少有三个月吃面粉。秋冬春三季也不断吃面粉,但主要吃杂粮。在这三季中,山区和丘陵区吃红薯(干)较多(约占三季口粮的三分之一)在东北部平原区吃大米较多(约占三季口粮的50%)。全县生活水平较高,但按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相比,平原区高于丘陵区,丘陵区高于山区。山区社员群众至今仍保持着为节约用粮而经常吃糠(谷糠、麦肤等)的传统习惯。饮水:山区主要饮用窑水和井水,平原区和丘陵区主要饮用井水。蔬菜,吃鲜菜的情况是平原区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多于山区。平原区蔬菜比较充足。山区缺菜,冬春吃酸菜较多,夏秋吃鲜菜也很少。燃料:做饭、取暖主要靠烧煤(烟煤多于无烟煤)。二、调查方法: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县和各公社分别成立了食管癌死亡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级都有一名领导干部抓这项工作。全县组织了2500多人的调查队伍。各级都召开了领导干部会、党团骨干会、群众会和座谈会。认真学习毛主席对卫生工作的指示,大讲毛主席对广大群众的关怀。宣传食管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的意义。充分发挥合作医疗和抗癌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和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掀起群众性的互查、互忆、互报运动。使调查队伍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这样,经过查前准备、调查访问、复查核实、汇报总结四个阶段,顺利完成了这项调查任务。三、调查结果(食管癌五年平均死亡率均按十万分比)(一)食管癌死亡情况1:食管癌五年死亡数和死亡率。全县1969至1973年间,死于各种恶性肿瘤者3698人,其中死于食管癌者2180人(男1734、女1076)。(其年度死亡率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