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莪术治疗子宫颈癌11例临床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妇产科
印刷:铅印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至一九七四年十月,我科应用中草药莪术治疗子宫颈癌病人11例。11例病人中,1例为原位癌,5例属于早期(I、Ⅱ期),5例属于晚期(Ⅱ期)。在治疗上除例6、例11外,其余病例基本上完成了所要求之三个月疗程,未加用其它药物。11例中,例1、2、6为近期治愈,例2、6分别于治疗后半年或约一个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详见下表)。(略)。。。。200毫升,间日注射。亦有1例早期病人(例1),开始即采用20(毫升,间日注射,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所用复方袭术液均溷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静脉滴注。2.早期:6例早期病人中,前5例(1—5)采用先子宫颈瘤体局部注射5%莪术乳剂合并喷用三稜粉剂。初时,每日注射一次,于30次后加用静脉滴注复方莪术液。此时,将静脉滴注复方莪术液与宫颈局部注射莪术乳剂改为间日轮作方法。有些病例因局部注射药物后组织坏死,漏液较重,暂停局部注射,仅间日静脉滴注复方莪术液,经过四五日或一周后,再行局部注射。例6仅宫颈局部注射1%莪术油加用莪术栓剂。本11例中,例6局部间日注射15次,例11于静脉注射10次,局部注射二次后,出现较重恶心、呕吐及发烧,治疗停止(计局部3次,静脉16次),其他病例基本上完成了三个月治疗要求,例1、2、3、4适当地延长了治疗时间。治疗记录见下表:(略)。。。。例2:宫颈癌I2,经术治疗后半年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宫颈6、9、12点均有上皮细胞增厚增生,间质炎细胞灶性浸润,纤维细胞增生。3点处有角化不全鳞状化生及坏死。灶内有退化癌细胞小量残迹。子宫及附件均未见癌浸及。各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例6:宫颈原位癌,经1%莪术油注射宫颈局部15次后宫颈光滑,宫颈活检(一),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子宫颈鳞状上层增厚,偶见极小部分基底细胞层紊乱增生。四、几点体会:1.莪术注射液治疗宫颈癌,对早期病变具有效果,对晚期病变疗效较差。单纯应用复方莪术液静脉滴注治疗的5例晚期子宫颈癌病人,临床检查不论局部病变或宫旁浸润均有进展。虽病理检查在涂片或组织切片中均显示癌细胞有退化现象(例11因注射次数较少例外)。此癌细胞退化现象是否为用药后效果,难作解释。综合11例治疗来看,治疗效力似是偶于局部瘤体用药上。2.局部注射药物时,注射之深浅度不易掌握,组织坏死后漏药问题使之用药剂量不确切,影响效果。5%莪术乳剂注射较深或较快时,反应较多较重,1%莪术油反应明显较轻。3.病人因需长时期静脉注射药物,对病人静脉保护甚为重要。本11例除例6外,均采用头皮静脉输液针头穿刺,输液时血管限制用于腕踝关节以下之手足部静脉。10例无静脉炎发生。4.莪术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用药后反应不大。例11于短时用药后出现较重恶心、呕吐及发烧。此情况为药物反应还是癌瘤迅速发展引起之症状(患者于住院间瘤体发展很快)或其他原因尚难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