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种胎儿球蛋白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免疫协作組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我国及亚非地区有较高发病率。因为早期肝癌缺乏特 殊征象,所以病人到医院求治时病变多已有严重发展,影响疗效和预后,因此肝癌的早期诊 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所试用的肝癌早期诊断的方法都不够命人滿意。近几年用測定 病人血中甲种胎儿球蛋白(af-G或AFP, 以下简称胎甲球) 的方法诊断早期肝癌, 虽仍尚 不够理想,但可以认为是在方法学上的一个重大进展。这一方法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我 国上海、杭州、武汉、北京等地已经建立了方法。特別是上海已做了20,000人以上的肝癌 普查,证明其对早期肝癌有较好诊断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其诊断意义,现根据国内外部分 资料做如下的介紹: 胎甲球的性质 1944年在牛胚胎血中首先发现胎甲球。1956年证实在人胚血中也有胎甲球。以后又证 明无论正常动物或人只有在胚胎时期有胎甲球,而成年动物和人则沒有。用纸电泳、醋酸纖 稚膜电泳等方法分离血清蛋白时,可以见到胎甲球泳动速度是在清蛋白之后,α球蛋白之 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血清蛋白成分是有变化的,在胚胎时期血清蛋白质成分以洁蛋白和 胎甲球为主,而Y-球蛋白则较少,在人胚血中一个牛月开始出现胎甲球,3~4个月达高鉻。 以后逐漸減少;出生后胎甲球在血中已微乎其微。所以可以认为胎甲球是胚胎的正常血清蛋 白成分,而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又重新分泌出来。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3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