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木工感证舌苔变易之奇案

年代:未知
医家:程杏轩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出自: 《医案选奇》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汪木工年二旬余,夏间患感证,初起寒热呕泻,自汗头痛。他医与疏表和中药,呕泻虽止,发热不退,汗多口渴,形倦懒言,望色青白不泽,舌苔微黄而润,诊脉虚细。经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因拟清暑益气汤加减,服药一剂,夜热更甚,谵狂不安。次早复诊,其脉更细,疑为阳证阴脉,及视舌苔,与昨大异,色紫肉碎,凝有血痕,渴嗜冷饮。予思此必内有热邪、蕴伏未透,当舍脉从证。改用白虎汤加生地、丹皮、黑栀、黄芩、竹叶、灯心。下午人来请云:“服头煎药后,周身汗出,谵妄虽定,神呆肢冷,不识何故。”予往扪其手足,果冰冷异常,按脉至骨不见,阖目不省人事,知为热厥。命再进药,旁议以为体脉如此,怕系阴证,前药恐未合宜。予曰:“此非阴证,乃阳极似阴耳,若误投热剂则殆,否则今晚勿药,明日再看何如。”众然之,此日,神呆略回,体脉如故。视其舌苔,又与昨异,形短而厚,满舌俱起紫泡,大如葡萄,并有青黄黑绿杂色,腻胎罩于其上。予甚惊异,辞以不治。其母哀恳拯救,予悯之,揣摩再四,令取紫雪蜜调涂舌,于前方内加入犀角、黄连、元参以清热,金汁、人中黄、银花、绿豆以解毒,另用雪水煎药。翌日再诊,厥回脉出,观其舌,泡消苔退,仅干紫耳,再剂热净神清,舌色如常,是役也。予虽能审其阳证似阴于后,然未能察其实证类虚于前,自咎学力未到。但生平历治伤寒、瘟疫诸侯,曾未见此舌苔之异,且诊视五日,变幻如出五人,前贤诸书,亦鲜言及,真非夷所思也。谚云:“读尽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洵非妄语。按:证奇而险,五日五变,程公前诊有误,而后随风转舵,紧扣病源,化险为夷,以收全功,非灵通达变之人,莫能及此。云中医不能治急证者,读此案可使其驱五里之雾。耳目为之一新,纵观此案,热毒深伏于内,阻遏气机,故显里虚寒假象。若初遇庸工误投温热之剂,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6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