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癫痫病
年代:未知
医家:岳美中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朱×,11周岁,女孩,北京昌平人。在出生时,因难产用产钳助生,生后脑顶巅左侧有一个隆起疙瘩。哭闹呕吐甚剧。一周之后,逐渐好转。 髓 2~3岁时发现坐时,有时出现两腿并紧,伸直两手插在腿间,脸胀得通红,发呆,呼之不答,发病前后烦躁,犯过则一切正常。 4岁左右,诊断为非典型性癫痫。开始服咖啡因及鲁米那, 两年多以后不再发病,8岁多又有小发作,改为不自主口作吸吮,眼角眉毛上吊,有时在睡前腿和手并紧伸直,继服鲁米那,但经常发作。 1969年6月份除用鲁米那外并用针灸,经过多穴位针刺治疗,却发生精神异常兴奋,有抽搐舞蹈动作。再进行同样针刺,针未取下就又抽搐舞蹈起来。医生不敢再行针刺治疗。 8月份一个月在家吃民间偏方,有时也请医生诊治均未见效。每天抽搐10次左右,最严重时达20许次。由于抽搐频繁, 致使精神不正常。
9月6日到北京某医院看急诊,在急诊室即发作两次,医生诊断为癫痫运动性发作。予鲁米那和苯妥英钠,发作仍不止。
12日又去急诊,发现眼颤,停苯妥英钠,改用鲁米那和米苏林。每日犯病10次左右,病情越发越增剧,无可奈何在22日送入精神病医院。住院期间使用大量苯妥英钠和鲁米那等,抽搐得到控制,于10月13日出院。出院时颠跛不能走路,也不能吃喝。
16日又去北京×医院急诊室诊断为苯妥英钠中毒,两天后好转。出院不久,犯病次数骤增,经加重药量,至1970年2月2日始停止发作。
2月底上学后又复发,3月1日又去某医院急诊室住5天,以较大量鲁米那控制,但出院后神智不清,昏迷嗜睡,不思饮食,不会穿衣、吃饭、走路。时而大犯,时而小犯。
1970年5月17日,来院就诊。患儿病程漫长,病情复杂。 这个患儿的病情,病程和治疗经过,都很具体,可供参考。 《素问·奇病论》云:痫风“得之在母腹中,其母有所大 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又说:“诸风 掉眩,皆属于肝”。孙思邈《千金方》“其一月四十甘已上至期岁 而痫者,..病先身热,掣疚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 痫”。明鲁伯嗣《婴童百问》“发痫者,小儿之恶病也。幼小血脉不敛,骨气不聚,为风邪所伤,惊怪所触,乳哺失节,停滞经 络而得之。其候神气佛郁、瞪眼直视,面目牵引,口噤涎流, 腹肚膨紧,手足搐掣”。患儿难产出生,哭闹呕吐,是初生已有痫风之朕兆,到两三岁时,腿臂直紧,脸涨红,神发呆,是婴稚已露痫风之端倪。四岁就医,断为癫痫,药投镇静,暂得平安。 八岁又经常发作。明王纶《明医杂著》有云:“小儿惊药,皆些小丸散,多峻厉,取其易于成功,以之治肝、心有余之证,对 病则可,中病宜即止,不可以为常也”。祖国医学,认癫痫病为肝所致,肝性刚,最忌刚药压制。民风此时患儿每日犯病10次左右,每次发作长达约半小时,至短约10分钟。主要症状是,手脚乱颤,两眼直视,上吊,两腿上弯,骤然下挺,脚伸直,反复多次:或角弓反张,腹部挺起一尺多高,有时喊叫、昏迷、乱指乱动;有时在地上来回行走,呼叫不应。这些都表明是肝阳横逆,上扰清窍,蒙蔽灵明,切其脉浮弦而滑,证属阳痫,不可强制,唯宜取和解之剂,以协调而使之驯服, 并辅以摄纳之品,以育阴潜阳,柔以制刚,才能符合“因势利导”之 旨。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64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