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障眼病——黄斑病变67例的辨证
年代:未知
医家:苏藩
开本:16开
来源:昆明市中医医院中医眼科
印刷:油印
黄斑病变,亦称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它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疾病,病程长。可单眼发病,亦可双眼同时发病,并易于复发。其主要症状有视力障碍、视物模煳、变形、变色等。这些症状可概括在中医眼科所称“青盲”、“视瞻昏淼”、“视瞻有色”“视感”等眼病之内,统属于水轮疾病的范畴。五轮学说中,瞳神称水轮,瞳神内应于肾。古人认为其病多因脏腑内损,真元耗伤,精气不能上荣所致,多属不足之证。水为木之母,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肝肾之阴不足则目失濡养,故又肝肾同治。在以上治则的指导下,必须明辨病因,清除病邪,疏通眼络,以使精气能上承于目,而恢复视功能的正作用。在临床治疗中,有余、不足之证,随时可见,有标题本实者,有标实本虚者,有标本俱实,亦有标本俱虚者,均应见病知源,辩证施治。截至1983年4月,笔者在临床治疗中,67例黄斑病变的患者,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摘抄后,附有本会,呈述管见,以请同道们指正。病例分类统计表(略)。。。 例一:葛圣电男37岁重机厂工人1980年7月19日初诊自1977年患黄斑病变至今,反复发作,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视物变小,骨节常疼痛,脉细弦无力,舌质暗红,苔薄白。视力:。检查:双眼黄斑区有渗出物,右中心反光消失,左减弱。中医诊断:视瞻昏淼西医诊断:双黄斑病变病因病机:脾肾阳虚,瘀湿不化。处方:苍术15g桂枝10g茯苓15g苡仁30g茵陈15g当归15g川芎10g木通10g泽泻10g生草6g红扣10g12.10复诊:肢厥,骨节疼痛,视力进步不显。(三种开水先煨三小时)处方:川鸟60g草写60g附片60g生茂30g当归15g桂枝10g茯苓15g白术15g细辛4g吴萸10g生草6g1982.6.19复诊:视力上升为,肢转温,骨节痛减。检查:黄斑区渗出物渐吸收。(开水先煨三小时)处方:川附片60g生芪30g条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桂枝10年巴戟15g沙苑15g干姜15g生草6年大枣5个10.8复诊:视力上升为,视物较清。检查:双黄斑区渗出物基本吸收,右中心反光已现,左反光正常,续守方调治。例二:罗淑平男26岁昆明彩印厂工人1980年11月13日就诊。右眼黄斑病变复发十余日,视力由1.5急剧下降为2.3,脉细,舌质红,苔薄黄。检查:右黄斑区水肿,中心反光☰失。中医诊断:视瞻昏淼西医诊断:右黄病变复发病因病机:肝肾不足,脾虚不运,瘀湿不化,眼阻滞。处方:生地15g丹皮10g0g泽泻10g杏仁 10g苡仁 30g红扣10g归尾15g川芎10g红花6g茯苓15g女贞15g12.8复诊:右视力上升为1.2,检查:黄斑区水肿已消,中心反光正常。拟方调治:白术15g桂枝15g茯苓15g归尾15g川芎10g沙苑15g菟赫15g果杞15g生草6g例三:杨继珍女:31岁省建六处托儿所1981年5月16日就诊五天前起床时突然发觉右眼看不清楚,脉细弦,舌质红,苔薄黄少津,口干苦。右视力由1.5突降为0.02,左视力1.0,1%阿托品散右瞳检查:右视神经乳头稍模煳,沿血管走向有点片状出血,黄斑区水肿及出血,中心反光消失。中医诊断:暴盲西医诊断:右急性中心性视网膜炎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脾虚不健,瘀、湿、热邪不化,眼络阻滞。处方: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 10g红花6g生地15g丹皮10g栀子10g归尾15g11.芎10g木通10g丹参20g7.15复诊:视力上升为☰,右视物变形。检查:右眼底出血已完全吸收,黄斑区水肿已消,舌质红,苔退薄,有津。处方:生地20g丹皮10g栀子10g丹参20g郁金10g归尾15g川芎10g苡仁30g木通10g9.1复诊:视力上升为☰,右视物变形好转,续服下方巩固:生地15g丹皮10g枣皮12g归尾15g川芎10g丹参20g首写15g沙苑15g15g苍术15g茯苓15g例四:季正祥男成昆明市香料厂1982年10月5日就诊双眼视力下降二月。眼前有黑影遮挡,视物不清,脉细虚弦,舌质暗红,苔薄腻,视力。检查:双眼黄斑区溷浊,有黄褐色渗出物,右中心反光减弱,左中心反光消夫。中医诊断:视瞻昏淼西医诊断:双病变病因病机:脾肾不足,瘀湿不化。处方: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5g生地20g归尾15g川芎10g丹参20g支仁 20g15g桑椹15g果杞15g12.6复诊:视力上升,82,检查:双黄斑区洗浊物和渗出物已吸收,中心反光正常,守方调理巩固。例五:苏恭男43岁金河服装厂1982年12月1日就诊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已二月余。自觉有一块黑影遮挡,脉细弦有力,舌质红,苔薄少津,视力,检查:右眼黄斑部溷浊,有白色细点状渗出物,中心反光消失。中医诊断:视瞻昏淼西医诊断:右黄斑病变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脾虚不运,瘀、湿、热邪不化。处方:生地15g丹皮10g枣皮10g泽湾10g赤芍10g归尾15g川芎10g茵陈15g黄芩10g栀子10g1983.2.28复诊:右视力上升为1.0,右视物变形。上方去茵陈、黄芩、栀子,加:知母10g黄柏10g桑椹15g3.26复诊:右视力上升为7.2+2,变形消失,视物色稍深。检查:右黄斑区溷浊和渗出物已吸收,中心反光已现,拟方调理巩固:生地20g丹皮10g枣皮12g泽泻10g知母10g黄柏10g果杞15g桑椹15g女贞15g川芎10g石斛10g例六:谭国武男30岁水电三局运输处1983年4月1日就诊左眼视力锐减五天。视物不清,痰多,脉弦滑,舌质粉红,苔滑,视力,检查:左黄斑区溷浊水肿,中心反光消失。中医诊断:视瞻昏淼西医诊断:左黄斑病变病因病机:脾肾不足,痰湿不化,瘀阻眼络。外方:醋夏12g化红10g茯苓15g葶苈10g杏仁10g苍术12g大力12g黄芩12g萆茧10g归尾15g生三七粉3川芎10g 4.7日复诊:左视力上升为0.9,痰已减少,滑苔渐退。原上方去:葶苈、杏仁、大力,加:木通10g茵陈15g姜黄10g 4.19日复诊:左视力上升为1.5,检查:黄斑区溷浊水肿已吸收,中心反光正常,拟下方祛那固本:杏仁10g茨仁 20g红扣10g醋夏129陈皮10号茯苓15g苍术12g沙苑15g15g川芎10g生草6g体会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内障眼病无法窥视其眼底病的表现与变化,只能根据患者对症状的叙述,形象地冠以“视昏淼”、“视瞻有异色”、“视正为斜”、“视直为曲”、“视小为大袍大为小”或“眼前似有蚊蝇飞舞”等,因视力逐渐下降,视物不清,可致“青盲”。现代的眼科医生扩大了望诊的范畴,能☰视到眼底病变的位置,观察病变的过程和病理产物的颜色、状态和数量的多少,直接为辩证论治提供了确切有力的依据。陈达夫教授的《中西串通眼内容观察论》认为:“眼底的黄斑应属于中医学中的脾脏的精华。《内经》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五脏六肠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虚则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不足,不能上输于目,致目失濡养,视物不明。强调了脾的重要功能。又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以内因为主,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古人的观点是重视了脏腑机能为主的重要一面,忽视了病那损伤机体所致的各种原因,其中尤以痰、湿、水邪和气血瘀滞、经脉闭阻所致的病因最多。通过临床实践的验证,笔者认为: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确与脾脏有密切的关系,突出说明脾的正常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病理产物,对中心视力的维护、对黄斑病变的发生和治疗,均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由于脾虚运化不健则痰生,因湿而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痰”是一种津液输布失常所致的病理性产物,又是一种有害于机体的致病因子。中医有“痰为百病之源”“怪病皆由痰生”的说法。《银海指南痰病论》说:“脾恶湿,湿胜则为痰;肾属水,水泛亦为痰。脾家之湿有虚有实,肾家之痰,则无非虚耳。痰病延及于目,治最棘手。”因而笔者强调说明:凡黄斑病变的突然发生者,视力急剧下降,其病因多以痰、湿、水邪和气血瘀滞、经脉闭阻所致的病因为主,其热化又较寒化为多;凡起病缓慢,视力逐步减退者,又多以肝肾虚损,脾不健运为主。在治疗黄斑病变中,首先要辨清病因、清除病邪。疏通眼络,提高视力,继而调和脏腑功能,以期巩固,防止复发。今天使用的各种仪器,提高了我们的检查辨别能力,使我们能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充实前人临床不足之处,更好地发扬祖国医学,为广大患者服务。我们必须遵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指出的:“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的原则,进行辩证论治,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尽快恢复患者的视力,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昆明市中医医院中医眼科主治医师:苏藩1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