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腺络膜视网膜病810例临床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刘孝书
开本:16开
来源: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印刷:油印
中心性浆液性腺络膜视闭膜病是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眼底病,主要侵犯黄斑区。现将我科门诊中药治疗本病达1.5天以上者初步总结于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31☰例372只眼。310例中,男259例(83%),女51例(17%),男女之比为5:1。年岁16~58发,其中<20岁者3例(1·0%),21~30岁者40例(12·9%),30~40岁者171例(55·1%),41~50岁者87例(28·1%)>50岁者9例(2·9%),以31~40岁为最多。有职业记载的243例中,以工人及干部的发病率较高,计工人77例(31·6%),干部146例(60%),其次为农民,军人和学生等。本组病程最短5天,最长6年。310例中双眼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者共52例(20%),单眼发病者248例(80%)。372只眼中,84只眼自觉有视物变形,147只眼有视物变小,135只眼有暗影,23只眼有变色。二、辩证分型及治疗:本病主要侵犯眼底黄斑区,由于该区的特殊结构,患病后,眼底产生复杂的变化,自觉症状很多。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煳视物变小变远,视直如曲、暗影,变色等,眼底改变有黄斑部血管痉挛,水肿,渗出,中心凹反射减弱或消失,中心视网膜剥离或伴有出血,色素紊乱等。祖国医学认为,凡视力减退或丧失,视觉异常,g童孔色泽改变等均为“内障”范畴,而一般内障眼病虚多实少。本组临床分型主要依据眼部症状,眼底改变及全身症状三方面,大致可分以下诸型;(一)肝肾阴亏型:本病早期多表现为肝肾阴虚,自觉视物模煳,眼前有黑影;眼底检查见黄斑部水肿,渗出,中心凹光反射消失;伴有失眠,头晕,腰瘀痛,盗汗,遗精,手足发热,脉细或弦细,舌苔薄。治宜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头晕耳鸣加枸杞,菊花,眼底水肿明显加赤小豆,车前子,气虚加黄氐,党参。阴虚火眠或肝火内炽者,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按此方法治疗,对消除水肿,促进吸收,增进视力等有较好效果。(二)脾虚气弱型,“久病必虚”此型病程较长,视物模煳,变形变小,视力恢复较慢或退迟不恢复;全身有气虚表现,加纳谷不香,少气赖言,神疲乏力,头痛绵绵。便溏;眼底检查见黄斑水肿或消失,色素紊乱,有陈渗出,中心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脉沉细,舌澹。治宜益气升阳,健脾明目,方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三)气血滞络型;病程较久而无全身症状,眼底检查有陈范性病变。视力久不恢复者,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昆布、海藻之类。(四)血热外渗型,黄斑部水肿,伴有出血或盘状剥离。方用蒲黄散加减此外,后期眼底水肿消失,视力基本恢复者,为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又用自制的明目地黄丸、犀角地黄丸,眼科三号九,眼科四号丸等。三、疗效分析:(一)疗效标准痊愈:视力恢复至1°0以上,眼底水肿消失显效,视力增加3排以上;或0·1以下增加五倍,眼底水肿消失进步:视力增加1~3排;0·1以下增加1~4倍,眼底水肿减轻;视力无进步,但眼底及暗影有改善。无效:视力及眼底均无改善者;或视力虽增加一排,但眼底无改善者。退步:视力较治疗前退步或眼底病变加重者。(二)疗效:1。病情,病程,初复发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