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例——附10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陆绵绵,范玲,丁淑华,丁宁
开本:16开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印刷:油印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常见的致盲眼病。我科在1980—1982年“辨证辨病”治疗本病取得效果的基础上。制订了相对固定的基本方——理血方。通过以理血方为基础辨证加药的方法治疗,于1983年观察了门诊病人共30例,其中10例作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现报导如下。一般情况一、病例来源:眼底出血专题门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在半年以内的患者。二、性别与眼别的分布:男女各15例,均为单眼。。。。。。。。讨论一、本组病例40岁以上23例,占总数76.7%,其中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者20例;我科80-82年组41例中40岁以上35例,占总数85%,其中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者30例,这与近几年来心血管病发病年龄的提前是一致的。故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病(包括视网膜血管病)的防治是当前应重视的问题之一。二、本病的治疗。国内外皆在研究。1977年Kwaan综合文献(1)无特殊药物治疗的总干阻塞419例仅74例视力有进步,占17%,而视力恶化者318例,占75%。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凝,纤溶②、激素。激光等。抗凝剂和纤溶剂都有导致出血倾向的付作用,而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付作用甚大。至于晚期渗漏点的激光治疗亦见激光治疗后又导致出血的现象,况且目前国内尚难普及。故此近几年来我科设立眼底出血专题门诊,重点探索本病的中药治疗,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在80-82年用“辨证辨病”治疗本病的基础上,83年制订“理血方”。通过辨证加药的方法,组成数组固定方,观察30例,疗效略高于80-82年组。其中20例先经大剂量激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其它西药治疗无效后再单独服用本方而取效者有10例。采用因定方疗效肯定,便于掌握。便于总结。更利于进一步筛选药物,为剂型改革提供条件。三、中西医结合以来,将中医治疗血证的规律移植于眼利治疗本病有效后,陆续有报道:如田七人参③,活血化瘀法。本文虽有基本方,但重视辨证加药。理血方中的药物主要有降低血管壁的渗透性,降低血粘度,使小动脉扩张,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以提高视力,促使出血吸收及防止血栓的发展。组成复方后的确切机制有待会后作动物模型进一步证实。本方剂无付作用,无导致出血倾向,对月经周期和量亦无明显影响,故病人乐于接受。四、本组总干有效率38.9%,分支为83.3%;总干18例有9例无效,2例退步,分支12例有2例无效。分析影响疗效原因:(参见表)1.发病后2个月以上才接受本方治疗者疗效差。有的已有新生血管形成,考虑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时间过长,造成器质性损害,所以视力难以恢复,如例6、例9。2.全身状况差,有高血压动脉硬化15年以上,药物难于控制血压及血脂,如例2。或伴有糖尿病,如例12。由于全身血管系统器质性损害严重,呈不可逆变化,也影响本病疗效。3.服药断续:门诊治疗常有间断者疗效差。如例8、例11。4.病情反复者疗效差。如:周某,57岁,右总干阻塞。治19天后视力由0.3升至0.9,以后因过劳及情绪激烈波动病情又加1视力降至0.07,再经治疗,视力为0.I,再不能提高。五、评价疗效的标准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规定。多数作者报均以视力增进,眼底出血吸收及视网膜水肿的减轻④为指标。视力的定量标准也不统一(1、5),关于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没有时间界限5)。有一达一年者,此不易与自然吸收区别,本文以2个月内出血吸收才列为有效。另外疗程各有不同,有的为14天(1),本组为2个月表治疗后恢复最佳视力时间2个月左右。表区服药剂数,表×治疗天数也与之相应。门诊病人服药有间断,故治疗天数较多于服药剂数。本组有一例治疗19天视力由0.3升至0.9,后因劳累及情绪波动,病情又加重,视力降至0.07。疗程短疗效是否能巩固有待讨论。以上评价疗效指标只能指示临床治愈及好转,若须了解视网膜静脉的复通、视网膜循环障碍的调整及是否彻底治愈尚须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本文在这方初步做了一点工作(表)。如:王某,左视网膜静脉颞下支阻塞。服本方后视力由0.6升至1:2,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支静脉远心段仍有荧光壁染现象,故临床治愈后不能立即中断治疗。.六、本病为典型的血瘀证之一。也是可以直视视网膜血循环障碍及其调整过程的疾患,我们将眼底血管荧光适影断技术应用于祖国传统医学的研究。由于患者全身状况不良的限制,仅1/3病人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四现分析如下:/.造影结果10例皆有静脉荧光壁染,渗漏及阻塞为典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眼底图象。符合我们检眼镜下的诊断。2.由于静脉壁肿胀。内皮受损血浆漏出造成静脉荧光壁染及渗漏,因静脉回流障碍。视盘水肿,造影见视盘荧光渗漏。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多有新生血管形成,总干阻塞新生血管多位视盘上,分支阻塞新生血管多位于视膜的阻塞区。黄斑部的荧光渗漏为中心凹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及渗透性改变,病程长者,病情严重时,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破坏,此为器质性改变,是影响中心视力的主要原因。毛细血管无灌注为深层静脉网破坏,易产生增殖性改变,破坏视功能③。这些典型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图象在10例造影中均可见到。尤总干阻塞时视网膜循环障碍严重,故本组总干有效率远比分支低。3.10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中6例为治疗有效者。对此在取效后作了第二次造影.(参见表)。①例一,汪某为网膜静脉上支阻塞,检眼镜下及造影时黄斑部均正常,故视力1.5,发病后1日天接受本方治疗,用药25天后视网膜出血全部吸收,眼底造影完全恢复正常(附照片、幻灯片)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表)。②例三,王某为视网膜静脉总干阻塞,发病后1个月经本方治疗时黄斑部已有硬渗。所以视力为眼前指数。治疗48天眼底出血全部吸收,视力升至0.4。三个月后随访造影静脉阻塞复通,壁染、渗漏消失,但黄斑部有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拱环破坏,有器质性损害。所以视力不能再提高。③其余四例取效后复查造影时部分静脉已复通。侧枝循环初建,静染及渗漏显着好转。说明视网膜循环障碍在改善,与视力增进一致。盘及黄斑部多有新生血管及微血管瘤形成(附照片、幻灯片)。已表病程晚期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