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糜

年代:未知
医家:潘春林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口糜 口糜(疱疹性口炎)为口腔糜烂,常见于婴幼儿,多发于热病以后。初起舌尖焮红,为杨梅刺状,继而出现芝麻样点状白腐,四周有红晕,腐点浮浅,擦之去而难净。轻者外用吹药即可,不必服药。身热甚者,常以知母、玄参、花粉、甘菊花、黄连、黄芩、银花、炒赤芍、灯芯、竹叶之类,以清胃解毒;痧后正虚热灼阴伤,舌红脉细,加西洋参、石膏以扶正养阴清热;久病阴虚津液受伤,口渴引饮,舌光,加麦冬、生地以养阴生津;痢疾后为患,加于术、扁豆以健脾。外吹口疮散,起清火祛腐生肌的作用。 康××男一岁湖州马军巷初诊一九六五年四月十二日 感冒发热,邪去而心胃之热未清,上攻口腔,致唇腮口舌糜烂,流涎难于吮乳,日夜啼哭,症为口糜。外治:吹口疮散,两小时一次。 二诊四月十四日 口糜腐点得去,面露鲜红,部分已愈,已能吮乳。外治:继吹口疮散,四天而愈。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5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