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发背

年代:未知
医家:潘春林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下发背 案七凌××男六十一岁湖州西门下塘初诊一九三六年四月三十日 下发背对脐后而生,经有二十天,腐烂不止,形如覆盆,平塌不高,根盘散漫,绕背肿硬,横行腰肋,隐隐作痛,四畔肌肉板滞不仁,脓水稀少,毒闭难于化腐成脓,日夜不宁,精神软弱,低声懒言,面色白,肢末清凉,脉形细软无力,舌淡苔薄,糜粥不进,此肾阳衰而毒邪内陷,胃腑困矣,急以温阳托毒,以胃苏为转机。 鹿角尖三钱 带心连翘三钱 炒赤白芍各一钱五分 炒当归三钱 生黄芪五钱 皂角刺三钱 宋半夏二钱 辰茯神四钱 炒陈皮一钱五分 炒银花三钱 蚤休二钱中授 生谷芽四钱 服两帖 外治:四周掺祛腐散,中间掺黑灵丹,贴清凉膏。 二诊五月二日 前投温阳托毒佐入苏胃法,腐烂已止,根盘略得收束,疮形紫暗亦有好转,昨起臭秽难闻,音出较亮,按脉细数稍转有力,苔薄,症有转机之象,但胃气未苏,年逾六旬,元气亏而邪毒深固,难以化腐成脓,仍拟扶正温托佐入苏胃法,以望纳谷有加,是为顺候。 原方去除带心连翘、蚤休,生谷芽改生熟谷芽各三钱,生黄芪改炙黄芪,加吉林参须一钱五分(另炖分服)、砂仁 六分(杵,分冲)。服两帖。外治:掺拔毒散,贴清凉膏。 三诊五月四日 疮形紫暗已转红活,根盘渐得收束,肿硬稍退,略有脓腐,新腐欲分,精神比前稍振,昨晚、今晨略进糜粥,按脉细而有力,苔薄转润,正气渐复,再当扶正解毒健胃并进。 前方去除鹿角尖、皂角刺、生谷芽、砂仁、吉林参须,加党参三钱、炙甘草八分、炒远志一钱五分。服三帖。外治:掺八味丹,贴清凉膏。 以后于调补气血,健胃解毒法,随证转药,调治约一个半月而愈。 按此病西医为痈,起病二十天,未经治疗,面色白,肢末清凉,为阳虚而毒邪内陷之症,糜粥不进,危在顷刻,纯用凉血解毒,非为对症,当于温阳托毒苏胃之法,外掺祛腐散以止烂。此为出诊病人,第三天出诊,一走进房,腥臭难闻,音出较亮,肢末转温,此阳气得运,毒邪渐化。症虽转机,如果胃腑不醒,糜粥不进,仍属危候,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兼顾胃气。治疗阳虚而内陷之症,鹿角尖、黄芪两药同用,以温阳益气,更能推助凉血解毒。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5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