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痈
年代:未知
医家:潘春林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腰痈
案六蒋××男二十二岁
洞庭西山
初诊一九六二年七月二日
腰痈起有月余,肿硬形巨,酸痛酿脓,平塌不高,形容消瘦,精神软弱,食欲减退,午后潮热,夜来盗汗,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来细数,体虚症重恐难支持,治拟扶正箍托,佐入清热健胃。
生黄芪三钱
炒当归三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皂角刺三钱
炙甘草一钱
炒杜仲三钱
炙甲片三钱
炒黄芩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青蒿三钱
石斛三钱
炒谷芽四钱
炒银胡二钱
服四帖
外治:贴内消膏。
二诊七月六日
腰痈肿势较减,酸痛或减或增,精神比前略振,形容消瘦,盗汗甚多,潮热仍然,体虚症重,且时延月余,治颇棘手。苔薄黄尖红,脉细数,再宜扶正箍托佐入清热健胃。
前方生黄芪改五钱,加炒陈皮一钱五分。服五帖。外治:同上。
三诊七月十一日
肿块已得减小,按之浆水渐得吸收,酸痛略和,盗汗已止,潮热渐退,饮食亦增,精神得振,病情颇有转机,苔薄质红,脉细带数,治以原法出入。
前方去除皂角刺,生黄芪改炙黄芪,炙甲片改一钱五分,加炒扶筋三钱。服五帖。外治:同上。
四诊七月十六日
腰痈肿块已减其半,酸痛亦和,按之浆水已得吸收,惟自觉稍有寒热,一日数作,此乃体虚症久,正气大亏,营卫不和之故,苔薄质红,脉细弦,仍宜调养气血,兼和营解毒。
前方去除炒黄芩、青蒿、炒银胡、炙甲片,加玄参三钱、制香附三钱、炒香红枣五个、生姜二片。服七帖。外治:同上。
按腰痈与肾俞发的发生部位有别,生于肾俞穴处名肾俞发,生于肾俞穴外,腰侧面,束腰带软肉处名腰痈,皆由肝肾两亏,湿邪阻痹,或兼劳伤,瘀凝气滞而成。本案病起月余,肝肾皆虚,营阴亏损,
午后潮热,且腰痈势欲酿脓,治以益气养血,活血固表,兼养阴清热,托毒健胃之法,颇为应手。后诊患者自觉稍有寒热,此非潮热,乃营卫不和之故。潮热,若潮水之潮,其来不失其时,一天一发,指时而发。此则一天几发,不指时而发,寒热程度轻,时间短。方中用炒香红枣、生姜配伍,以调和营卫,确有应验。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5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