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草药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叫解表药。解表药多具辛味,辛能发散,所以这类药物具有发汗的功效,通过发汗起到发散表邪和解除表证的作用。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解表药也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类。前者性味辛温,发汗力强,适用于寒重热轻,身痛无汗的风寒表证。后者性味辛凉,发汗力弱但有退热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由于解表药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作用,所以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体质。对体虚或气血不足者,宜配合补养药以扶正祛邪。2.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或过久使用,以免大汗亡阳。3.注意季节性。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4.注意适应证。辛温解表药只适用于风寒表证,辛凉解表药只适用于风热表证。如风热误用辛温,就会汗出过多,耗损津液,病情恶化;如风寒误用辛凉,则表证不解。常用剂量:在辛温解表药中,除细辛为3-5分外,其余一般为1~3钱;在辛凉解表药中,除薄荷为1—2钱外(宜后下),其余为2—3钱。
凡能减轻或消除咳嗽、痰、喘的药物,统称止咳化痰平喘药。由外感引起者,止咳化痰平喘药须与解表药配伍,由内伤引起者,须根据气虚、阳虚、阴虚之不同,分别配用补养药。止咳化痰平喘药分为温化寒淡、清化热痰及正咳平喘三类。温化寒淡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此类药物比较温燥,凡属热疫及吐血、咯血者不宜使用。清化热痰药多属寒性,适用于痰黄稠,咳痰不利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疯病惊胺等证。凡属寒疫病证不宜使用。止吃平响药长手制止咳歌,下气平啦,通思于国满息等推。常用剂量你现装为3钱—1两外,其他为3钱左右。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所以有清热的作用。主要治疗热证。根据各药的具体性能分
为:清热污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四类。青热污火药:适用于高热,汗出,口渴,烦燥,神香,黄痘,涮疾,泄泻等证。清热凉血药: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血、发斑及热入营分的夜热早凉,舌维神昏等证。清热解毒药:适用于各种热毒证。如疗疮肿毒,咽喉肿痛,病疾等证。清热燥湿药:适用于湿热并见者,如阳黄、痛疾、淋浊、疮痛、火眼、耳痛流胀等证。这类药物中的黄连、黄芬、黄柏和龙胆草,同时具有污火解毒作用。常用剂量:除犀角为3分—1钱外,石膏、芦根、鲜生地、土茯苓为5钱一1两,其他为3钱左右。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9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