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金匮》瘀血证治

年代:未知
医家:邱伯梅
开本:16开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夜大函授部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瘀血的名称和活血化瘀的方法首见于《内经》,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血凝于庆者为痺,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血实宜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素问·腹中论篇》载有方剂“四鸟贼骨一芦茹丸”等。永血之记载虽始于《内经》,但对病证和治法具体而较完整的论述,当首推仲景的《金避要略》。《金》记载了家血的典型病证是以“唇姜、舌青、口燥,但欲水不欲、脉微大未退(脉涩)”等为特征,从而为察血的辩证提共了诊断依据。据统计,书中运用活血化察法的方剂,有黄芪桂枝五物汤、大黄鹰虫丸、王不留行散,红兰花酒等二十余首,占全书方剂总数的10%左右;所用活血化察药物,有当归、丹皮、大黄、鹰虫等二十多种,占全书用药总数的15%左右:所治病证,有阴阳毒、血库、黄痘肠痛等二三十种,占全书所治病证总数的40%左右。可见,《金透》论痰,其理、法、方、药可调浑然一体。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37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