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材(五版)之初探

年代:未知
医家:王少莉
开本:16开
来源:芜湖中医学校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积前四版《医古文》教材之经经并有所创新的五版新教材一经问世,深受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医古文爰好者的欢迎。其特色有三:一、新五版教材突出一个“新”字.其一,增收了三十篇遍通古文,这对拓宽读者知识面,更好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及增强文言文的语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其二,按文章体裁划分单元,同一单元内又按年代先后顺序编排,既便于学员掌握各类文体之特点,又可对各个历史时期作品的特点有一清析的了解。其三,每个单元之后附有单元练习,每篇文选后附有重点单词词头若干,对于学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培养,提高及消化教材的重难点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二、全五版教材计六十万四千字,合三百九十五页,较四版教材增加了二百页。内容包括九十篇文选及较为群细完整的古汉语基础知识。医学古文中,有着名的医药学家的作品及有关医药学的文章,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朱震亨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及王履的《诸医论》等。体裁包括医学文献,如《周礼·医师章》、《素问》三则、《灵枢》三则,医家传记,如《东垣老人传》、《孙思邈传》、《徐灵胎先生传》,医着序文,如《赠医师葛某序》、《医方集解序》、《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以及医学论文、医案、医话等。普通古文中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着作和各朝代优秀文学作品,如《李将军传》(史记)、《诗经》二首、《老子》、《论语》、《庄子》等。体裁有散文,有韵文,诗词歌赋靡不赅备。宋玉、李斯、班固、韩愈、欧阳修、苏轼、李白、李清照等名家的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均被选入,可谓群星璀灿,各呈异彩,体现了医古文课“以文为主,兼顾医学”的特点。使学员通过学习,吮吸到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甘甜的乳汁。下编基础知识计九章,其中“训诂”、“今译”、“修辞”、“古代文化常识”四章是新增加的,这对于学员更好地掌握古汉语这门工具,提高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训器知识,是古汉语基础知识中的基础,非掌握不可,过去四版教材虽有涉猎然不够详备。“修辞”部分,是过去医古文几版教材所未有的,而修辞知识对于学员深入地理解文选内容,掌握写作特点及体味古文的语言风范将是必不可少的。三、精“精”,指选文精、注释精、编排体例精。选文精,教材照顾到各历史时期、各类文体、各名家的代表作。注释精,每篇文选都能针对教学的难点,按自然段进行注释,如《楚惠王吞蛇辨》第一自然段,原四版教材有十七条注释,而新教材删去了其中〔遂〕、〔安〕、〔废法〕〔威〕、〔诛〕、〔庖厨〕、〔左右〕、〔闻〕、〔之〕等条注释,体现了“精”。原教材注得过细、过浅,不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新教材注意到了开设本门课的宗旨,致力于培养学员的能力。编排体例精,突出体现在编者较多地编选了先秦时期的作品,增加了教材的深难度,这对于学员了解、掌握上古作品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古医籍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其次,下编基础知识部分中,首先将“工具书”提到第一章,这样编排,体现了编者独具匠心,将“拐杖”(学会使用工具书)交给学员,让他们独立行走,而不是永远让老师搀扶着或牵着鼻子走。此外,五版《医古文》教材还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一章,包括天文、历法、记时方法、姓名、避讳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扫除阅读中的障碍,熟悉古代社会有关常识,较之逐课注释更有系统性。第三,教材的最后,附有“繁简字对照表”、“异体字整理表”,也为学员了解古代文字,熟悉繁体字(以便阅读原着),提供了不少方便。综上所见,五版《医古文》教材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亦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医古文爱好者自学之必不可少的读物。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5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