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证治
年代:未知
医家:李乾构
开本:16开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分会
印刷:油印
胃脘痛是根据临床主要症状而命名的病名。本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小阳司天,火气下陷,肺气上从……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隔不通,
其至暴速"第一次提出了胃脘痛这个病名。从古代文献看,对胃脘痛的称谓颇为繁杂。在《素问》与《灵桓》其他篇中,往往将“胃院痛"与“心痛”混称;汉代称胃脘痛为“心下痛”;唐代又有“九种心痛”之说。从宋代开始把胃脘痛独立单列为一门,元代医学家已明确认识到,古代文献中的“心痛"即“胃脘痛”,到了明清就统称为“胃脘痛”。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它包
括胃本身的病变和一部分肝胆胰等脏器的病变。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渭溃疡、什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肝病。胃癌等病证。以上诸病临床表现为以胃脘痛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30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