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伤寒论》方药辨治慢性结肠炎临床报告-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李寿山
开本:16开
来源: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辽宁省分会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王××,女,55岁,干部。1980年6月10日就诊。患者于1978年春开始腹痛,腹泻,大便日五、六次,甚至十余次,有粘液血便,里急后重。当时用黄连素、痢特灵等治疗好转。此后每因情绪不快而诱发。呈现腹痛、腹泻,或大便成形而有粘液。曾先后多次大便常规检查均有红白细胞及粘液。大便培养痢疾杆菌、结核杆菌,阿米巴原虫均为阴性。X线钡剂灌肠检查发现降结肠下段粘膜粗糙,肠袋消失,有溃疡病灶,乙状结肠销检查,进入23Cm处,乙状结肠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有数处大小不等表面披有白苔伴有出血的溃疡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十分痛苦,遂邀中医会诊。当时病人肠鸣、腹痛、腹部坠胀,腹痛即泄,大便日三、四次,粘液较多,呈急后重,泄后痛减,食欲不振,胸脘痞满,噫气不舒,性情急燥。诊视病人面色不华,精神抑郁,脉象弦滑,舌质红,苔白腻,舌下脉络澹紫粗长,脉证互参,结合病史,证属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夹热,拟舒肝和脾,理气化湿,佐以清热法。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27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