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初步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蒋维美
开本:16开
来源:阿坝州医院内科
印刷:铅印
过敏性紫癜是近年来我地区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此症发病急骤,病因常常不明,病情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与不当,常致迁延病程有周期性的反复发作,若累及肾脏则预后不佳。西医认为此病是由变态反应所引起小血管发生中毒扩张,周围炎变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和脆性增高的出血性疾病,可因感染、寄生虫、药物、食物等所致。临床可分皮肤型、关节型、胃肠型、肾型(合并两种以上的称溷合型,我院收治的多为溷合型)。常规治疗用止血、抗感染、抗过敏、激素、针灸、封闭等等。多是经久不愈,治费昂贵,副作用大,难杜复发。自1979年以来,本人试用中西医结合以辩证施治的原则,观察治疗四例加以小结。一、辩证分析:1.紫癜属于祖国医学中血症的范围。祖国医学认为:“血不循常道而溢出体外者称”。血是由水谷精微所化,在经脉中不断运行,倘脉络受伤,血不循经则血溢于外。《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而为之衄;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有血”指出了形成血症的病理概况。2。其病因:心火内炽:心火下移于小肠或相火偏亢,阴虚有热,有热化火,灼伤络脉迫血下渗膀胱而为血尿,故宜滋阴止血为主。脾肾气虚:脾肾气陷不能统管摄纳血液,则血不归经,甚至下元之气虚惫;肾气不固血无所附下渗而致尿血、便血,“治宜补益脾肾兼以清热凉血解毒。二、治疗原则:因血份有热表现为吐血、鼻血、尿血、便血、斑疹或热毒侵及少阴经络而致发狂,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解毒安神。但因临床所见症候各有不同故治疗初期先多以凉血化淤为主,根据不同症侯而各有偏重;后期则以滋阴补益脾肾,益气摄血而收功。本组几例临床表现以溷合型为主,故大多采用“紫草煎剂为基本方,随证加减,重用紫草大、枣《其方紫草、大枣、槐花、白茅根、桃仁、红花、地肤子、当归、大小蓟……》发病初期:紫癜多反复发生者应加重止血药及加用黄苓、赤芍、丹皮、双花、麦冬、生地等等,促使紫斑退化收靥。腰痛、浮肿、血尿严重则重用大小蓟、地榆、茅根及车前、木通、泽泻、茯苓、熟地、丹皮、山萸肉等等以补精益肝肾。腹痛便血者以基本方加粳米,白术、黄芩、党参、当归、木香、龙眼肉等以健脾养心安神。待紫班消失热症除祛,便血尿血控制后,则根据病情调整方药。恢复期应以健脾和营滋阴补肾,以归脾汤或六味地黄汤合基本方加减化裁。善其后并结合西药治疗及辅助检查,掌握病情转归。(目前西医临床多用V-K,V-C,抗组织胺药,驱虫,钙剂,激素,迁延者可用抗恶性肿瘤或离子透入疗法)。据观察比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效果都好,此法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医治疗又不同于现代化医学的治疗,初步具有一点中西医结合的雏型。本人所治四例中,除一例自动出院死于尿毒症外,其余三例经追踪观察,均未见皮疹复发,数次小便化验亦正常,且都上学读书,一般情况良好。三、临床观察:1。一般情况:男三例、女一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26岁;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7天;治愈三例,死亡一例。2。主要症状及化验检查:治疗后情况治疗后例数症状例数化验例数消失好转无效消失无效项、目紫斑〈皮疹>大便3333(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31隐血胃肠症状33血尿43(一)1血小板计数正常4关节症状贫血22431嗜酸肾脏改变性细43胞↑4223。病例介绍:病例一、严××,男,12岁,学生,汉族,患者于78年12月中旬着凉出现咽痛,数日后双下肢起红色斑丘疹伴腰痛浮肿、尿血、腹痛、曾在外地不规则治疗,紫癜反复出现,疗效不佳,于79年2月6日入院,过去无类似病史。查体:T37.5CP120次/分,BP120/80mmHg,面色微红浮肿,咽红,心肺(一),脉沉细,臀部及双下肢对称满布红暗色紫斑,边界清楚,压不退色,高出皮肤,尤以伸侧为着;双膝关节红肿活动受限;腹平软但有压痛,肠鸣活跃。血:血小板122,000,Hb11.5gm,RBC390万/m3BT1分,CT3分,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154/m3WBC10,00/mm3;尿:蛋白廿,红血球廿;管型计;大便隐血H,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十”。入院诊断:过敏性紫癜溷合型患者平素体弱病后久治不愈,热邪羁留不去,化火伤阴,故有面赤,咽痛、紫癜、脉沉细之证,脾肾二脏无阴所养运化开阖失调,故出现腰痛,水肿之证。治则清热养阴,凉血解毒兼以补脾益肾。即予以紫草煎剂配合西药,服后紫癜大减10天后腹痛消失,隐血(一),关节红肿亦明显好转,小便化验渐正常,继续服用归脾汤加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用紫草大枣共计服药10付左右于79年3月10日基本痊愈出院(共计住院32天)并嘱出院后继续服用地黄丸以巩固疗效,经半年多之随访观察,病儿健康状况良好,未再复发。病例二、潘××,男,8岁藏族、学生、因腰痛、咽痛、血尿三天、伴乏力低热纳差于79年5月12日入院。检查:神萎、面恍白且浮肿。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肿大无脓点,T37.8°C,BP116/70mmHg,全身未见皮疹;尿深红浑浊比重1.010,红血球,蛋白廿、白血球少,上皮细胞少,血小板14万,WBC6950/mm3,Hb12.9g,心肺(一)右腰叩击痛着,肝在右肋沿下刚可触,束臂试验(一),此为一典型之①过敏性紫癜肾型。②上感,故除用西医常规治疗外,配合中药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滋肾阴,用大枣、紫草、生地、丹皮、玄参、双花、连召、大青叶、阿胶珠、车前子、扁蓄、茅根、地榆,山萸,杜仲,枸杞等三天后复查尿,红血球,蛋白消失,共计服药6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于79年5月19日痊愈出院(住院计7天)门诊随访一切如常又上学读书。病例三,李××,女,汉族,学生,全身起斑丘疹,血尿,大便呈柏油状,浮肿10天于79年2月10日入院。查体:T37°C,BP114/70mmHg,全身满布红色班丘疹凸出皮肤,压不退色部份融合为大血泡;WBC13,200,中性76%,酸性20%;尿:蛋白卅、红血球卅、白血球十,上皮十,透明管型少,粒状管型卅;大便隐血阳性。此患者为过敏性紫癜溷合型。故给予中药紫草煎剂配合激素,止血抗炎等,病势日益缓解。患者突然于79年3月21日自动出院。方一周后,因感冒病情加剧复于79年3月31日第二次入院即予中药紫草煎剂为主,并加用环磷酰胺、上药10*天后,WBC降为4,750,被迫停西药,改为归脾汤及紫草煎剂,浮肿渐消,尿查仍有少许蛋白及管型,此例较为顽固,两次住院达79天。于79年5月11日基本痊愈出院。嘱其休息一月,门诊继续服用地黄汤。经随访,并多次复查尿均正常,至今已一年多未见复发身体完全恢复健康。例四:纳娃,男、26岁、藏族、兽医人员:(原病历失踪)因血尿、便血、紫斑、浮肿、呕吐数天入院。查体:全身明显水肿,面色恍白,神萎,血压140—180/100—120mmHg;尿:比重1,010以下,有蛋白,红血球,管型册;血NPN↑肌酐,A/G|且倒置,W.B.C嗜酸性细胞↓;大便隐血,大便镜检,蛔虫卵;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十”全身满布密集红色斑丘诊,双下肢为着,有腹水。诊断:过敏性紫癜溷合型伴肾功衰竭。住院中反复疴血尿及柏油样大便。皮疹,日益加多,水肿加重、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拒绝服用中药(紫草煎剂)虽经西药(大剂量激素静滴,环磷酰胺、苯海拉明,V-K等等,效均不佳患者自动出院后,死于尿毒症。四、小结1.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缩短病程,不易复发,近期、远期效果均佳,且无毒副作用。2。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兼以补脾肾,并掌握各个不同的病程及病型,予以分别择重的辩证论治。3.中药紫草煎剂:取材容易,药源广泛,制作简便,经济实惠,适于城乡推广运用。4.过敏性紫瘢(肾型)一般都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故出院后之饮食调节,休息,及继续巩固疗效是不可忽略的。结束语本人初步临床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较为肯定的满意效果,但因病例少,临床资料残缺不全,观察时间短,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机制尚不明,故有待医界同行,共同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总结提高。阿坝州医院内科蒋维美79年9月22日初稿80年11月6日修稿注1。紫草煎剂:主药:紫草、大枣、白茅根等药理作用:紫草:清热、凉血和血、解毒、解除挛急、镇痛、利尿还特别提到对过敏性紫癜特效。白茅根:缩短流凝时间,降低血管通透性。槐花;清热,凉血止血、降低血管的渗透性等作用。余不一—细述,详见,《河南医学院学报》2。本人临床观察到,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且有一定的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