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针点刺耳尖泻血治疗痄腮300例

年代:未知
医家:周恩淮
开本:16开
来源:云南省广南县中医院针灸室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痄腮,又名“温毒发颐”、“虾膜瘟”,俗称“寸耳”,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流病性腮腺灸”。本病多发生于各春季节,以小几多见,具传染性,常可引起流行。本病病势较急,若失治误治,常可并发睾丸炎或脑膜炎,甚或致毒邪内攻,成为险症。笔者认为,本病系由温毒邪热侵袭是阳阴胃经,毒邪郁结于腮部所致。两腮乃是阳明胃经循行之处,阳阴多气多血,受温毒邪热侵袭后,则热壅血盛,上涌于面,郁结于腮而发为本病。耳为宗脉所聚,其有余之血气必上盛于耳;又温毒之邪最易化热,热性炎上,必动血而循经上涌,郁于耳尖而不得泄,故可米用耳尖放血治疗本病。方法:将病人患侧(一侧或两侧)耳轮向耳屏对折,耳廓上尖端处即是“耳尖”穴。先用75%酒精消毒,再取以消毒的锋针点刺耳尖。使出血少许,片刻用消毒干棉球拭净,每日点刺一次。300例中,点刺2次即愈者296例,占98.7%,点刺4次痊愈者4例(均合并下颌淋巴结炎,300例全部治愈。本法操作简单、疗效显着,可推广应用。(谢如摘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74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