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经别循行一体论
年代:未知
医家:周建伟,王才辉
开本:16开
来源:青海学医院
印刷:铅印
十二经脉的循行: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而五输穴的循行皆起于肢末井穴,故在手三阴、足三阳与十二经脉行循方向相反,形成矛盾。作者认为五输穴循行与十二经脉的循行途径是不同的。根据古代文献资料,提出了五输——经别循行一体论。一是五输穴入合而止于肘膝,十二经别循行起于肘膝,两者有相续接的条件。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载的十一经脉(少一条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皆从四肢末端流向躯干中心的胸腹或头面。三是《灵枢根结》论述了经脉循行起井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为列,说明五输穴循于与头面胸腹内的联系在肘膝以上只有依靠与之循行方向相同的经别循行来作为中途连接的通道。四是根据张志聪“精专者,……出于孙络皮肤者,别行于经别”。认为十二经脉散在四肢末端孙络皮肤之气血,不是通过本经而直接注入经别的。五是现代对循经感传的研究表明“用放射性同位表P(磷)注射于被测经络之原穴,发现P在经络循行方向都是向心性流动。”临床针刺肘膝以下的穴位时,针感往往上传。六是五输穴与脏腑密切相连,经别出入离合于头面胸腹,二者不仅在循行上皆是向心性运行,而且在治疗上也有明显共同之处。所以作者认为只有十二经别才是完全符合行五输气血向心运行的条件的唯一途径,而命名为“五输——经别循行。”(王旦森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