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心病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心血虚型虚损证
李××,男,46岁,64年5月14日就诊。已得病十年之久,时轻时重,主证心跳气短,失眠,多梦,下肢浮肿,有时腰腿疼,疲乏,面色㿠白颧赤,唇紫,舌质澹无苔,形体消瘦,表情苦闷,精神疲惫,呼吸气短,语声低微,脉弦涩有间歇。听诊与胸透: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Ⅹ线见心界略大,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肺内稍有瘀血,西医诊爲“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属邪气久羁,迁延失治,耗伤血液,心失血养虚损证,治以益气生血、镇痉安神法,处方:加味生脉散。
党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当归12克,白芍9克,鈎藤12克,枸杞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二诊:前方服10剂,心跳减半,睡眠较好,但仍唇紫脉间歇,仍用前方加苏木6克,节菖蒲9克,炙远志3克活血化瘀通心。
三诊:前方又服10剂,脉转弦细,不见间歇,诸证颇减,此係血行渐畅,心血微充,仍用前方。
四诊:前方又服10剂,脉转缓滑,口唇红润,心跳安,睡眠较佳,体力微复,听诊心尖区杂音消失,改服人参归脾丸,每次服1丸,日服3次,连服4週,上班工作。
按:《灵枢·本神篇》说:“五脏主藏精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本例爲饮食失节,飢饱不调,损伤脾胃之气,不能化生精微,气血来源不足,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于营衞经脉,日久表裹皆虚,罹感六淫风湿之邪,病邪内侵,迁延失治,耗伤气血,荣衞流通失调,病势日深,以致血液归心受阻,心失血养,活动机能衰弱而成本病。心病日久,血行不畅,以致肺气不宣而瘀血。故採用益气生血、镇痉安神之品,方中党参甘平益气生津,补脾肺气虚,血亏虚弱;麦冬味甘微苦寒,养阴清热;
五味子酸温,涩精生津,收敛心肺之气而安神;龙骨、牡蛎平肝益阴,潜阳固精;鈎藤清热平肝痉;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柔肝,补血通经;枸杞甘平滋补肝肾;甘草和中补脾胃。服之诸证好转后,加节菖蒲、苏木、炙远志开心孔利九窍,强志益精,补肝益心安神,活络脉而复心脏之机能则愈。所以连服30剂,诸证消失,体力微复,听诊心尖区杂音消失,已能上班工作。虚损证候虽繁,不外乎五脏,五脏之伤,离不开阴阳气血。所以必须分清阴阳气血,结合五脏证状,进行诊断治疗。因五脏相互联繫又兼气血同源,阴阳互根的关係,在病理上往往相互影响,彼此传变,如脾病可以及肺,肺病可以及肾,肝病又可累脾,脾病又可累肾,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等。本例虽属心血虚,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治疗大法,必须五脏同治,精充血足,心得血养,脏腑功能调和而渐愈。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