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渴方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18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自拟消渴方 方组:山药、龙骨、牡蛎、天花粉、知母、麦多、党参、玄参。 功用:生津益气,滋阴潜阳收敛。 主治:阴虚下消证。 本方是从《医学心悟》二冬汤经临床反覆实践化裁出来的。二冬汤功用:益气生津,清燥解渴,主治:烦渴不止,小便频数上消证。病机:气阴两伤,肺肾阴虚。消渴方功用:生津益气,滋阴潜阳,收敛固精,主治:阴虚下消证,包括糖尿病。病机:精气亏损,肾阴被耗,下焦虚衰,肾功摄纳不固,约束无权。尿量多如脂膏或尿甜,是肾气不固,脾失输化统摄之权,水穀之精微贯注于肾,从尿而出。方用甘咸酸涩微苦寒之品组成,宜资脾益气生津药止渴,滋阴潜阳收敛固精药止尿频量多,以复脾肾之职。若脉数无力病程长,渴甚,尿量过多,可加熟地、萸肉、金樱子,伴有咳嗽者加桑叶,五味子。 阴亏阳亢下消证(1) 陈××,女,32岁,教师,64年7月14日就诊。得病二年之久,眩晕,胃闷食少,口渴,每日能饮四暖瓶水,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经血赶前量少,四肢疲乏,心悸嗜眠,体质消瘦,形容憔悴,精神疲惫,表情苦闷,颜面萎黄颧红,口乾唇红无苔,呼吸气短,语声低微,脉沉而细数。化验尿糖(++),西医诊爲糖尿病。病属五志过极,鬱久化火,消烁津液,阴亏阳亢消渴证,治以生津止渴,滋阴潜阳法,处方自拟消渴方。 山药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党参24克,麦冬12克,天花粉15克,知母12克,玄参24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二诊:前方服10剂后,脉转弦数,每日饮水量减四分之三,化验尿糖(++),据此气阴渐复,津液渐生,但从脉象分析,爲肝胆未平,仍用前方加白芍15克助平肝敛阴之力。 三诊:又服10剂,脉转缓滑,渴止,小便正常,化验尿糖(+),但胃胀食少,据此虽阳平阴复,但脾胃运化失调,改服消食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神麴12克,麦芽12克,陈皮9克,竹茹12克,砂仁3克,鸡内金12克,水煎服。以健脾消食,化生精微,助气血生化之源。 四诊:前方服5剂,饮食增,胃胀除,自觉证状消失。改服加减资生汤巩固疗效。山药30克,桑叶12克,白术12克,党参30克,鸡内金12克;知母12克,天花粉1.5克,水煎服5剂而愈。 按:该患爲五志过极,鬱久化火,消烁津液,而致阴亏阳亢。《临证指南》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如脉细而数,是阴亏阳亢之脉;面色萎黄颧赤,口乾唇舌红是阴亏阳旺之色;眩晕,形容憔悴,体质消瘦,经期血少是阴精血液不足之徵;嗜眠心悸是血不荣心;口渴甚,小便多如脂膏是津亏肾阴耗损,肾关不固。故治以生津止渴,滋阴潜阳法,方中山药补脾胃,滋阴收敛,固肾阴,龙骨甘涩平,平肝潜阳,固涩肾阴,牡蛎咸涩寒,益阴潜阳,固涩肾阴,党参益气生津,因病久气阴已伤,麦冬、知母、天花粉止渴生津,玄参滋阴制浮游之阳,连服20剂而愈。 阴亏阳亢下消证(2) 李××,男,33岁,60年7月14日就诊。得病二年之久,口渴甚,每昼夜能饮八暖瓶水,无论冬夏同样,小便频数量多如脂膏,微嗽腰疼腿软,头晕,颜面萎黄颧赤,口乾唇舌红、苔白微黄而燥,体质消瘦,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迟缓,语声低微,脉细数无力。西医诊爲糖尿病病属肾虚精耗,固摄无权,阴亏阳亢下消证。治以滋阴潜阳,补臀益精,生津止渴法,处方:消渴方加味。 熟地15克,萸肉12克,山药30克,桑叶12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30克,知母12克,五味子9克,玄参12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複诊:前方服10剂,诸证颇减,口渴轻,饮水量减至每昼夜两暖瓶,脉转弦数,据此肾之阴精微充,气阴初复,肝阳未平,仍用前方加金樱子24克。 三诊:前方又服10剂,饮水量每昼夜减至一暖瓶,小便正常,体力已复,自觉证状消失,脉转缓滑,用前方又服6剂而愈。 按:该患爲恣情纵慾,肾虚精耗,固摄无权,气不化水之阴亏阳亢下消证。肾虚精耗固摄无权,气不化水,则小便频数量多,如脂膏是水穀之精微不化,随小便而出,阴亏阳必亢,则虚火上炎,耗伤肺胃之阴津,则渴甚、腰疼、腿软是肾虚精亏之兆,眩晕是阴亏水不涵木,肝阳偏旺之象,微嗽是肾阴亏,金水不相生之徵。故採用滋阴潜阳、补肾益精、生津止渴法。在消渴方中加熟地、萸肉补肾益精敛阴;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涩精;金樱子味酸性涩平,能涩精止尿频,连服26剂而获痊愈。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