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导赤汤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加味导赤汤
方组: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扁蓄、石苇、大小蓟、海金沙、茅根。
功用:清热利尿,通调水道,凉血。
主治:湿热型尿血,淋证,癃闭证。
本方来源于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竹叶清心利尿;木通降心火;甘草梢火直达茎中以止痛;篇蓄清热利尿通淋;石苇通膀胱利水道;海金砂利水通淋,治五淋茎痛;大小蓟凉血化瘀止血;白茅根凉血止血。临床治疗湿热型尿血,淋证,癃闭证,包括急性肾炎,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应用本方须具有下述证候:小便频急热痛或点滴不通,颜面黄赤,舌质红、苔厚腻微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沉数有力。治前列腺炎可加金银花、蒲公英。无海金砂可用滑石。
湿热型癃闭证
李××,男,70岁,60年4月14日就诊。患病二週,小便不通,少腹胀闷,头晕,发烧,心烦,每天依靠导尿多次维持,西医诊爲前列腺炎。颜面黄赤,口唇红乾,舌质深红,苔白厚中黄,表情苦闷,行动屈腰,呻吟不止,脉沉数有力。病属湿热下注膀胱癃闭证,治以清热利尿,通调水道法,处方:
生地12克,木通12克,甘草梢6克,竹叶9克,篇蓄12克,石苇12克,大小蓟30克,海金砂12克,茅根12克,水煎服。
複诊:前方服3剂,小便通,腹胀除,舌苔微黄,脉仍沉数,虽然便通尿利,三焦气化渐复,但湿热之邪未淨,仍用前方加蒲公英金银花清热利尿消肿胀以收功,连服4剂,舌苔退,脉转缓滑,小便通利色澹黄。爲了巩固疗效,又服2剂而愈。
按:此例爲湿热型癃闭证。《灵枢·五色篇》记载,颜面“黄赤爲风”。根据实践,面色黄赤病人,多属湿熟蒸发之色。如此例患者,面色明显黄赤,舌苔白厚中黄,脉数小便不通,皆属湿热之象,毫无风象。故採用清热利尿法,以清湿熟之邪。方中生地滋阴生水,以助肾功;木通、甘草通调水道而泄茎中之火;篇蓄、石苇、竹叶、海金砂、蒲公英、金银花清热利尿;大小蓟、茅根凉血利尿,使湿热尽除则愈。用生地者防止利尿伤肾阴之弊。
血淋证
李××,男,18岁,学生,63年4月14日就诊。患病两週,小便频急热痛尿血,腰疼,发烧,头晕,浮肿,面色赤,舌质红、苔黄白,呼吸急促,脉弦数尺濡数。尿检: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6~8个,蛋白(++),西医诊爲急性肾炎,此爲湿热型血淋病,治以清热利尿止血法,处方:加味导赤汤。
生地12克,木通12克,甘草梢6克,竹叶9克,篇蓄12克,石苇12克,大小蓟30克,海金砂12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
複诊:前方服5剂,小便频急热痛减半,血尿止,浮肿已消大半此是三焦气化渐复,湿热欲去之象,仍用前方如连翘12克以清十二经之热。
三诊:前方服8剂,小便正常,浮肿消,诸证悉愈,尿检正常,爲了巩固疗效,仍用前方服3剂而愈。
按:此例爲湿热下注灼伤肾与膀胱之阴络血淋证,如脉弦数、尺濡数乃湿热之脉,面赤,舌红、苔白黄,头晕,发烧是湿热之邪鬱而上蒸之象,浮肿是湿热阻滞三焦气化失职,玄府不畅,湿邪留注之徵,小便频急热痛,尿血腰疼是湿热注于下焦灼伤阴络之故,治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在加味导赤汤中重用大小蓟、白茅根使湿熟清,阴络复,血尿止则愈。
湿热淋证
郑××,女,38岁,服装厂工人,63年7月14日就诊。得病月馀,小便频涩,滴漓不畅,尿道热痛,发烧,面黄赤,口唇舌质深红,苔白厚腻微黄,面浮肿,精神苦闷,呼吸急促,脉沉数,尿检:
红细胞30~40个,白细胞5~8个,蛋白(++),西医诊爲肾炎。此爲湿热淋证,治以清热利尿、通调水道、凉血法,处方:加味导赤汤加瞿麦丶金银花。
生地12克,木通12克,甘草梢6克,竹叶9克,篇蓄12克,石蓬12克,海金砂12克,白茅根12克,大小蓟24克,瞿麦12克,金银花12克,水煎服。
複诊:前方服8剂,小便通畅痛止,浮肿消,仍用前方金银花30克,以清热毒。
三诊:又服8剂,诸证消失,尿检:只有1~2个红细胞,仍用前方去瞿麦加蒲公英30克,大小蓟45克,以复损伤之肾络。
四诊:前方又服5剂,尿检正常,改用蒲公英15克,大小蓟15克,甘草6克,山药30克,熟地15克,以复已伤之肾功,水煎加糖频服,以巩固疗效,服4剂而愈。
按:该患爲湿鬱化热引起的湿热淋证。究其因,因七情鬱结,肝失疏泄条达,阻滞脾运,湿邪不化,渗注下焦化热,耗伤膀胱津液,气化功能失调,湿热及肾,络脉损伤,排泄受阻之故。在加味导赤汤中加金银花、瞿麦以助清热凉血之力。诸证消失后,爲了巩固疗效,最后用蒲公英清热解毒祛湿,大小蓟凉血,甘草和中,山药资补脾胃,熟地塡精益髓补肾而获痊愈。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