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瘕(左侧卵巢囊肿)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18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李××女44岁已婚初诊日期:61年3月15日。 初步诊断:癥瘕(左侧卵巢囊肿)。 主诉:腹痛、胸中闷而抽痛,腰痠痛均已二三年之久,近一年多来,身体削瘦,少腹左侧有时发生剧疼,每当拂晓自扪痛处有一疱块,按之硬,发木而疼,有时大,有时小,自天扪之不太明显,亦不觉发木发硬。半年以来,经期不准,多半前愆。常犯或轻或重之失眠,尤于晚间饮水后必失眠严重。头昏眩晕,全身困乏,四肢痠懒,心烦起急,善太息,有时肌肉疼痛,发无定处。饮食如常,二便俱正。于20多年前曾先后正产两胎,俱已夭折,以后未再受孕。末次月经3月5日,色黑含有瘀块,持续五至六天,经期腰痛甚。 诊察所见:脉息弦细数而兼滑98次/分,舌苔薄白而乾。腹壁触诊,少腹左侧触及肿块,其大如拳,边缘不甚清晰,推之不甚移动。 附内诊检查记录:外阴部、阴道:发育正常;穹窿:完好,尙空虚;子宫颈:縻烂、肿大;子宫体:强度后倾,后倒,活动欠佳,近正常大,稍硬;附件:左:触及一囊性肿物约8×10×6(厘米),质硬,活动失佳;右:正常。印象:左侧卵巢囊肿。 病情分析:病爲癥瘕,乃由于气先鬱而致血瘀,邪深内着,积渐成形。其脉弦细爲肝鬱血虚,兼滑主壅多,来数爲虚热。至于肝气之所以鬱,当由肾之虚,盖腰爲肾府,肾虚必腰久痠疼。水不涵木则肝气爲之鬱,证见胸中闷,善太息,筋肉痛无定处,腹中痛,头眩晕等,是其明徵。肾不上交,心营暗耗,遂出现心烦失眠,关于夜晚饮水,失眠必重者,所云饮水,係指爲茶,兴奋精神,那得不尔。木鬱必克土,健运失常,则身形削瘦,体力困乏,四肢痠软等一系列证候必然显现。由此可见,饮食虽如常,而消化吸收不力,亦徒然也。肝肾心脾相因俱病,此四者皆与冲任密切关联,由于此种妇科中的特点,所以影响到月经前,色黑有块。脉证合参,当爲脾肾两虚,肝气鬱滞,瘀转冲任,结而爲癥。 治疗方法:补脾肾,疏肝鬱,理气活瘀以消瘕。 处方:桑寄生30克川断12克熟枣仁18克首乌藤18克赤白芍各12克川楝4.5克制香附6克刘寄奴9克焦白术9克桂枝4.5克菟丝子12克甘草6克秦艽4.5克连服3剂。 3月20日二诊:上药服后,症有好转,胸腹之闷痛已减。头昏眩量、全身乏力,易汗心悸,夜寐不安,左少腹发硬发木等仍如前,并有抽痛。手指胀痛,心烦性急,咽乾口苦,飮后胃胀等症,时发时止。纳已佳,大便乾稀无常,日行1次,小便正常,脉息弦滑近駃82次/分,舌苔白腻。面部时作蚁走感。 处方:桑寄生30克刘寄奴9克桂枝4.5克焦白术9克製香附6克首乌藤18克醋三稜4.5克赤芍9克川楝4.5克桃仁泥9克生甘草4.5克连服3剂。 3月27日三诊:身疲力倦,面部乾燥似有虫行感等俱轻,唯头仍眩晕,左足小趾有时抽疼,左手中指及食指发胀。腹中疱块扪之已有活动感。脉息弦滑,舌苔白腻,再依前方,略事增减。 处方:桑寄生30克刘寄奴12克製香附9克人参4.5克赤芍9克首乌藤30克桃仁泥9克焦白术9克川楝4.5克炙草6克醋三稜4.5克生薑6克连服3剂。 4月3日四诊:头昏目眩以及足趾之抽疼,手指之发胀等证俱减,身仍疲倦,面部乾燥尙稍有虫行感,腹中病块扪之觉小,夜间小便少而不畅,脉息弦滑,寸力较弱。 处方:照原方再加篇蓄9克,竹叶9克,连服6剂。 4月10日五诊:据述因事忙前方只服3剂,身体之疲倦较差,面部之乾燥似有虫行感亦减,手之中指晨起尚有胀感,足跟晚上有轻度胀疼,按之有凹痕,两腿有筋急酸痛之感,以大骽外侧重。腹内之病块服药后觉有动感,二日来夜间又觉小便不畅。脉息仍弦滑,但寸弱之势已减。 处方:桑寄生30克刘寄奴9克桃仁泥9克製黄精18克篇蓄12克焦白术9克蓬莪术4.5克醋三稜4.5克宣木瓜9克炙草6克红花6克赤芍12克玉竹9克鲜薑6克连服3剂。 4月17日六诊:晋前方两骽筋急痠疼已减,腹中漉漉作响,病块处时有微疼,并感跳动,自谓更觉有活动之意。唯晨兴手之中指仍发胀不能握拳,入暮足跟仍形浮肿,按有凹痕,小便尙不多,夜间仍欠爽。脉息弦滑。药力已达病所,再依前方以增减之。 处方:桑寄生30克刘寄奴9克赤芍9克桑桂枝各4.5克篇蓄15克焦白术9克桃仁泥9克人参4.5克竹叶12克鲜薑6克连服6剂。 4月24日七诊:服上药二剂后,腰痠痛,头晕耳鸣,鼻乾,口渴思热飮,食后胃脘阻闷,心悸气短,心烦易急,嗳气腹鸣,二腿转筋,夜寐不安、乱梦纷扰,这些症状群相出现,足跟底仍稍肿,继续服至五剂,于22日月经来潮,量少色黑,今仍未见多,上述症状相继皆减,至此始知乃经前反应,所喜者病块逐渐削小。脉弦两关独盛88次/分,舌苔微黄腻。 处方:照前方去人参,加红花1.5克,山楂肉15克,连服6剂。 5月3日八诊:四月份月经一直色黑量少,持续4天而尽。近来大便次数较多而溏,有轻微头晕耳鸣,以及脘胁胀闷,左手食指筋紧而痛,两足跟疼,病块于夜晚扪之已小多矣。脉息又出现弦滑。 处方:桑寄生30克刘寄奴9克焦六15克桑桂枝各6克宣木瓜12克焦白术9克醋三稜4.5克蓬莪术4.5克首乌藤18克赤芍9克炙甘草6克鲜生薑6克连服6剂。 5月12日九诊:头晕耳鸣极轻,左手食指之疼已减,前晚腹泻,今朝已和,唯尚身体疲软,食思不振,睡眠不良。病块较上次无大变化。脉象弦滑。 处方:桑寄生30克首乌藤18克赤芍9克焦白术9克桑桂枝各4.5克焦三仙30克大熟地9克川楝肉4.5克炙甘草6克鲜薑6克连服6剂。 5月19日十诊:纳量已增,睡眠已好,唯尙两足小趾抽疼,足跟肿,左手食指晨起抽痛,病块扪之仍如前次。近大便消化不太好,小便不太多,屡有尿意。脉沉弦两尺之力不逮。 处方:桑寄生18克嫩桑枝9克赤白芍各9克嫩桂枝4.5克刘寄奴9克篇蓄草12克醋三稜4.5克醋蓬术4.5克伸筋草9克木瓜9克连服6剂。 朴硝60克小茴香15克布兜熨病块处,3剂。 5月26日十一诊:手足抽痛,足跟疼俱轻,病块处近来每日有 二三次疼痛,小便仍量不多行不畅,月经已逾週期(末经4月22日)今尚未行。脉弦滑尺中仍不足。 处方:桑寄生50克赤白芍各9克川断12克桑桂枝各4.5克刘寄奴9克澹竹叶12克小木通6克宣木瓜9克伸筋草9克红花6克焦白术9克炙草6克连服6剂。 6月2日十二诊:手足抽痛足跟疼益减轻,小便频而不畅,大便每日二、三行,便前腹痛,病块自扪之益觉活动,但消减不如5月3日以前明显。月经仍尚未行,脉息弦滑尺中微。 处方:桑寄生30克川断15克赤白芍各9克篇蓄15克宣木瓜9克焦白术9克刘寄奴12克桃仁泥9克红花9克桂枝4.5克丹皮末3克分冲鲜薑6克连服6剂。外用药再加朴硝30克,用法同前。 6月7日十三诊:3日晨经至,第二日量特多,从昨天已渐少,色黑块不太多,小便已畅而不频,此次经前只左手食指抽痛,足跟仍肿疼,腰疼口乾,大便一日三行,消化不好。病块处按之不甚痛。脉息弱弦。 处方:桑寄生30克川断15克澹竹叶9克大枣冬9克大熟地9克川楝肉3克焦白术9克丹皮末3克分冲炙草6克鲜薑6克连服6剂。 6月14日十四诊:月经今已去淨,(此次持续10天)腹中病块扪来已大见缩减,按之亦已无痛,手指足跟之抽痛已很轻微,唯腰腿之酸楚尚较重,口乾仍未尽除。饮食如常,大便业已正常,小便于蓄尿时憋胀殊甚,但溺时尿量并不甚多。脉弦但已不弱。病块已大见缩减,再依前方稍事增损。 处方:照前方加狗嵴9克,桂枝3克,桃仁泥6克,连服6剂。6月21日十五诊:腹中病块夜间自扪已无,当蓄尿时其搘胀难忍之苦亦无所觉,晨间病块尚能扪及,小极软甚,按之偶痛轻微,腰腿仍痠楚,手指足跟尙不时轻微抽痛。近感新邪,口乾咳嗽,腹胀不舒。脉息弦而微浮近駃。 处方:篇蓄草12克忍冬藤12克紫全苏9克製香附9克赤芍9克桃仁泥9克大冬12克焦白术9克川断肉9克丹皮4.5克炙紫苑9克鲜薑6克连服6剂。 朴硝90克小茴香30克共纳袋中熨患处,3剂。 7月5日十六诊:前方晋3剂,新感解,脘胀除,咳嗽及胯痛均减,病块昼夜扪之皆无。自外感之后,黏痰较多,头晕,眼眶疼,口渴引饮,原本失眠已愈,近来又复寐少梦多,大便稀薄。经水又逾期未行(末经6月3日),带下甚多,舌苔薄而微黄,脉息弦而近駃。腹壁触诊:两侧柔软均等,无肿块触知。 内诊检查:外阴:经产型;阴道:畅通:宫颈:中縻;宫体:重度后倾后屈,活动欠佳,正常大小,质中;附件:两侧左侧卵巢囊肿已消失。 处方:冬桑叶9克合欢花9克赤芍9克炙紫菀9克桃仁泥9克丹皮末4.5克分冲桑桂枝各4.5克川断9克焦白术9克製香附6克萹蓄12克鲜薑6克连服3剂。 此桉癥瘕,肾不养肝,木失条达之性,肝木乘脾,脾失运化之常,脾传之肾造成恶性循环,更由于肾不上交,心营暗耗,于是肝肾心脾相因俱病,而又影响冲任失调,月经变。故兼症相当错综複杂。在治疗过程中,6剂药后,腹中疱块自扪已有活动之意,说明病已有知,五诊之后,腹中作响,病块微痛,感觉跳动,显示药力已达病所,由4月17日到5月3日这一阶段,癥块逐渐消减,大有病势节节败退、指日即可全消的情形。但从5月3日以后,直到6月7日竟无明显进步,迨6月7日以后,块才大见缩减,至21日则消到自扪小极软甚,7月5日腹壁检查"两侧柔软均等,无肿块触知”。内诊检查"左侧卵巢囊肿已消失”。 中间所发生之停滞不前,推之以理,当因,此初成是由于肾不养肝,气滞血鬱,留而成形。成之后,肝木乘脾,"脾受肝邪,气逆有积”。嗣又脾传之肾,“脾传之肾,少腹寃热而痛”,气不得伸。如此层层扃闭,所以攻之较难。历时四个月,诊治16回,服药70帖,始消之归于乌有。足见病无常形,医无定法,务在随机策应,以合机宜。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