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经闭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18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武××女33岁已婚初诊日期:60年2月20日。 初步诊断:血虚经闭。 主诉:由去年7月间,开始感觉腹胀,9月份月经未来,至11月份因注射黄体酮经水始至,但自后未再打针,月经到今天亦还未来。自去年腊月迄今,每天饭后,胀满难堪,午饭以后更甚。有时凛寒,有时燥热。白带量多如注而稠黏。晚间手足心发热,夜咳嗽有痰,身疲乏力气短,悸而心烦易惊,食不知味,口乾。 诊察所见:面色萎黄,唇舌澹,耳发白,脉息虚数而弦,血色素8克。 病情分析:始则腹胀,脾气乃伤,继而经闭,化源不足,半年之后,食后胀满难堪,显是脾困于中,累及于胃,不胜穀气而使然。胃者衞之本,脾者营之源,衞失外衞则凛寒,营失内守燥热。脾虚生湿,湿久化热,脾虚热胜,则面色萎黄。损伤奇经,则白带稠黏,量多如注。脾虚气弱,则身疲乏力而气短。久病伤阴,阴虚生热,则夜晚手足心烧。悸而心烦,亦属虚火,发烦则神不安而易惊。虚火灼津而爲痰,痰气上逆,乃生咳嗽。脾胃俱伤,兼有虚火,故食不知味。唇舌俱澹,两耳发白,乃明显血虚。脉见虚数而弦,当是脾气虚馁,肝木来乘。脾虚则化源欲竭,故脉见虚,肝旺则气火易升,故脉弦数。脉证互勘,其经脉之所以闭者,脾虚是其因,血虚爲其本。人身气血犹泉源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壅滞致阻、源断其流。 治疗方法:先予扶脾养血,以质化源,俟有好转,兼佐通经。 处方:秦当归9克茯苓神各9克焦白术9克小川芎4.5克紫全苏9克赤白芍各9克清半夏9克新会皮9克台党参12克澹乾薑3克连服3剂。 2月23日二诊:晋前方白带量已减,食后胀亦轻,口乾亦差。 处方:照原方加月季花12克,菊花6克,连服3剂。 3月3日三诊:身觉有力,精神转佳,一切证象均有好转。唯于2月26日因食不慎适而致腹泻,经尙未来。 处方:茯苓神各9克焦白术9克砂仁6克莲肉12克上官桂3克炙黄耆9克炙草6克苡仁18克製香附9克月季花12克生内金15克西红花1克连服3剂。 3月7日四诊:一切证象均很好,食后已不觉胀,腹泻亦轻,唯消化尚不甚正常,经尚未行。 处方:照原方西红花再加0.5克。连服3剂。 3月10日五诊:昨晚饭后腹又胀,过一时如厠作,便毕轻鬆,但身觉有力,纳量增加,经犹未行。 处方:党参15克云苓神各9克焦白术12克炒山药18克莲肉12克白扁豆9克苡米仁18克生内金12克砂仁6克西红花1克连服3剂。 3月14日六诊:腹胀腹泻俱已消失,自觉身体有力,食慾增加,唯面目略有浮肿,经尚未行,要求改服丸药。 处方:八珍益母丸20丸,早晚各1丸。 西红花3克,分3次冲水当茶,连渣吃,隔日1次。。 3月24日七诊:食量增,身有力,面目虚浮减,经血仍未行,有时少腹感觉重墬。脉气已扬,略弦近駃。 处方:八珍益母丸20丸,早午各1丸。桂枝茯苓丸20丸,每晚服2丸。西红花3克,服法同前,隔3日1次。 4月4日八诊:食慾佳,午后感疲倦,少腹时感重坠,经仍未行。 处方:八珍益母丸20丸,早午各1丸。 人参鹿茸丸10丸,每晚服1丸。 西红花3克,服如上法。 4月16日九诊:4月10日上午经水来潮,经前口渴,腹部微微隐痛。经量正常,色略澹,含块不多,今基本已淨,一切症状均无所觉。经闭八月,于今已通,再予扶脾。以资巩固。 处方:人参健牌丸20丸,每晚1丸。 血虚经闭,每多由于有所大失血,而此例乃起始于脾虚化源不足。脾缘何致虚?不外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脾虚气馁则肝木来乘,虚虚无已,则化源不足。故治以扶脾养血,以资化源,但经闭治在经通,故略一恢复则加轻柔活血调经之月季花。再一恢复则加少则能养血,多则能破血之西红花。六诊之后,出现少腹重坠,说明药力已达,经水欲来。八诊之后,月经下。八月经闭,于玆已通。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