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子痈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孙××,男,20岁,65年8月2日初诊。
左肾子肿硬疼痛形巨,焮红,痛连少腹之旁,身热形寒迄今三天,其势日增,脉来弦数,苔薄黄腻,治以清火渗湿,佐入解毒行气法。
天仙藤9克马鞭草9克炒黄柏9克炒赤芍6克银花9克川草薢9克茯苓9克炒泽泻9克橘核12克炒青皮4.5克川楝子9克小茴香1克广木香4.5克2剂。
外治:鲜马鞭草捣烂外贴,一日2次。
二诊:8月4日。肾子肿硬较减,疼痛略和,红晕渐退,症情颇有好转,脉来小弦,舌苔薄腻,治从原法出入。前方去茯苓、泽泻,加滑石12克;生甘草1克,2剂。外治同上。
三诊:从原法除马鞭草、滑石、川柏、萆薢,加当归9克,白芍6克,广木香4.5克,乌药3克,服5剂而愈。
按:肾子痈由肝肾经湿火下注蕴结,血凝毒滞而成,在清火渗湿解毒行气法中,常以马鞭草、天仙藤爲伍,用以行气活血,止痛渗湿其效甚佳。湿火较盛,红晕显着的用鲜马鞭草捣烂,敷于局部,一般
二天内红晕部退。如马鞭草取材不便,可用消肿膏(1)。肾子痈若爲肝肾不足,虚火下注而起者,经治疗后红晕虽退,但肿硬一时难消,需缓缓图治。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