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流注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六)流注
流注的特点是:“此处未愈,彼处继起,或一次起发数枚,结并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处”。除头面部,前后二阴部,及腕、踝远侧端以外,其馀任何地方都可发生。所谓“流者流行,注者住也”。因无穴位可以定名,所以称爲流注。由于病因不同,故可分爲馀毒流注、暑湿流注、瘀血流注、湿痰流注、虚损流注等等。这里介绍潘氏所述的馀毒流注和暑湿流注。
馀毒流注係患疔疮、疽毒、发背、痧痘、伤寒、痈毒、创伤或梅毒等,毒邪走散,流入经络,阻于肌肉之中壅滞而起发,每在疔疽将愈,未愈;或疔疽愈后起发,亦有在疔疽邪毒势盛,根坚毒邪不化之时起发,一般发作较爲暴急,身壮热,口渴,脉洪数。热甚毒重,可致神昏语。如现胸肋疼痛,咳嗽痰血,则爲邪毒传肺。如始起疼痛,皮色如常,但红晕出现较快,硬饼收束,爲浅爲轻。始起痠痛,皮色如常,木硬漫肿而无红晕出现,即使酿脓应指,肤色不,爲深爲重。由痧痘馀邪未淨,流入经络而发者,每在痧痘回后出现,肿块浅小高耸,皮色微红,多爲正虚邪实之候,治当扶正养阴,清热解毒之法。
暑湿流注,发于暑湿当令的夏秋季节,按节气,以小暑至霜降的三个半月,而以大暑前后发病较多,乃由暑湿之邪交蒸营衞之间,阻于肌肉而成,小孩发病又多于成人,每在患有暑疖之后起发,发病快,起发多,结饼小,部位浅,根盘收束爲其特点,有的一次可起发十数枚之多,结饼一般大如梅李。
瘀血流注,其成因有三:1.由劳伤筋脉而成者,称爲伤筋流注。初起全身症状不显,局部症状比其他流注轻,至化脓期,才有寒热出现,下肢多于上肢。2由跌扑打伤引起者,一般不直接发于外伤部位,就是发于外伤部位者,也比其他部位发者轻,初起全身症状轻微,觉局部痛,肌肉板滞,待身热出现,局部疼痛拒按,按之木硬,皮肤不十分焮热。发于深层肌肉爲多,此症化脓快,一般高热出现后三至五天酿脓,溃后脓稠,约一至二候能收口。3.如属产后恶露将淨或未淨时,败瘀流入经络,阻于肌肉而发者,多发于小腹及大腿等处,重者可致大腿不能移动,初起隐痛或疼痛,逐渐成肿块,患者气血多亏弱。
流注经治疗后,上午热退,下午身热,一般在38~39℃之间,至黄昏身热渐退,则爲邪毒渐衰,正能胜邪,起者能消,不会再起。如身热不退,肢节痠痛,脉数,口渴,则还要继起。如上午热退,下午身热,至午夜热更甚,则内蕴之邪重而外达少,还要起。流注溃后,身热得退,若数天后重复身热,则还要起,此乃正虚而馀邪未淨之故流注不同于痈疡,溃后热退可以不必服药,外治能愈。流注溃后热退要继续服药调理,直至收敛,否则还能起发,主要是气血亏弱,馀邪不易清淨,正不胜邪之故。
流注病种虽多,治法略异。内治以清热活血通络法。常用银花、连翘、当归、赤白芍、忍冬藤、桑寄生、茯苓等爲基本方。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当归、赤白芍活血和营,忍冬藤、桑寄生舒筋通络,茯苓健脾渗湿。发于下肢加川柏、川萆薢、牛膝、泽泻等以清热化湿热盛毒重,加川连、黄芩、丹皮、黑山栀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疔毒、疽毒流注加紫地丁、蒲公英。热深毒重,胸闷神烦加神犀丹、鲜生地连翘易带心连翘以清营凉血解毒。毒传于肺,咳嗽、胸闷、肋痛加鲜芦根、杏仁、象贝清肺化痰。暑湿流注,加青蒿、益元散、佩兰、澹竹叶清暑化湿。瘀血流注,加桃仁、乳香、没药行瘀止痛。气血亏弱,以益气养血爲主,八珍汤加减,或加吉林参鬚、黄芪。阴伤者加石斛天花粉。阴虚潮热,加银胡、靑蒿养阴清热。食慾不佳,以陈皮、穀芽健胃。
外治:肿块坚硬痠痛,皮色如常,内消散(4)拌入膏药中。贴于患处,以活血散瘀,止痛消肿。毒传于肺,胸肋疼痛,贴消肿膏(1),消肿止痛。溃后参外痈治法。
病桉举例
(一)李××,女,22岁,62年12月10日初诊。
右肩背及左大腿股面与内侧,各结饼二枚,漫肿形巨,疼痛拒按,皮色如常,身热神烦,口渴,日夜呻吟,有时神识模糊,按脉滑数,舌苔黄腻。此乃阳明邪热客于营衞之间,阻于肌肉之内而成流注之候症情颇重,还防它变,急拟清营解毒消散法。
神犀丹1粒(研细分吞)带心连翘9克金银花9克黄连3克黄柏4.5克炒黄芩4.5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黑山栀9克炙山甲片6克忍冬藤12克川萆薢9克茯神12克当归9克2剂
外治:贴内消散(4)膏。
二诊:12月12日。投药后,身热逐渐减退,疼痛得缓,神识亦清,精神略振,流注之硬饼亦见减小,惟有咳嗽,胸闷,肋痛,按脉弦滑带数,舌苔薄根黄腻。此乃阳明毒火又侵肺府,症势鸱张,还防继起,治宜清热化痰,解毒。前方去神犀丹、丹皮、黄柏、萆薢、带心连翘易连翘,茯神易茯苓,加鲜芦根60克,杏仁9克,象贝9克,桔梗3克,枳壳4.5克,4剂。
外治:肋部疼痛贴消肿膏(1)。
三诊:12月16日。硬饼渐退,身热已无,疼痛亦和,饮食增加,精神日振,胸闷肋痛咳嗽均除,苔薄微黄,脉弦滑,虽有内消之象,还当自愼,治以消散法。前方除黄芩、黑山栀、杏仁、象贝、桔梗、枳壳、炙山甲片、芦根,赤芍改4.5克,加白芍4.5克,炒牛膝9克,桑寄生12克,伸筋草9克,汉防己6克,川萆薢9克,5剂。
外治:同上。
按:本桉乃由阳明邪热客于营衞,阻于肌肉致气滞血壅而成。症虽初起,来势凶急,爲流注之重症。投清营解毒,活血疏散法,2剂后已见转机,但阳明邪热犯肺,故佐以芦根、杏仁、象贝等以清肺化痰。续诊诸症又得好转,故重以活血舒筋药调治。
(二)王××,男,27岁,64年8月20日初诊。
上搭手肿痛根坚,头形破烂,已有周馀,背部起发流注二枚,形势颇巨,高肿疼痛,引及胸肋,身热口渴,胸闷气急,经有三日,此乃疽毒走窜经络肌肉,壅阻而成,舌苔黄腻,脉来滑数,治拟清热解毒疏散,佐入清暑法。
神犀丹1粒(研细分吞)带心连翘9克黄连3克炒黄芩4.5克银花9克赤芍9克紫地丁9克蒲公英12克川鬱金6克克炙山甲片6克茯苓12克青蒿9克益元散12克(包)2剂
外治:搭手疽掺拔毒散(13),上贴定痛散(12)加凡士林调成软膏;流注内消散(4)拌入膏药内外贴。
二诊:8月23日。投药后,搭手疽得化,针溃脓泄,流注前二枚肿痛得减,而旁处继起一枚,漫肿色白,疼痛且,身热未退,大便二日未行,兼有腹胀,此乃邪毒尚盛,腑气不调,脉滑数,苔黄腻,再从原法出入。前方去神犀丹、带心连翘,青蒿易蒿梗,加炒当归9克,枳实9克,瓜蒌仁12克(打),3剂。外治:同上。
三诊:8月26日。搭手疽腐肉渐脱,身热已退,流注前二枚渐消,后起一枚,肿痛得减,大便昨解二次,腹胀消失,脉来缓滑,苔薄黄腻,再从原法出入。前方去连翘、黄连、紫地丁、蒲公英、炙甲片、川鬱金、瓜蒌仁、蒿梗、枳实,加甘菊花6克,白芍6克,忍冬藤12克,桑寄生12克,伸筋草9克,陈皮4.5克,5剂。
外治:搭手疽掺生春散(17),上贴生春散(17)加凡士林调成软膏。
按:疔毒流注或疽毒流注,乃由始患疔疽,毒邪走散,窜入经络阻于肌肉而发,来势暴急,热盛毒重,可致胸肋疼痛,咳嗽气急,甚者神昏谵语等全身症状。本桉始患搭手疽根坚不化,继发流注,疼痛壮热,症势鸱张,始以清热解毒爲主,后期疽化热退,转爲养血活血舒筋之法。时值暑令,方中用青蒿、益元散以清暑利湿,兼心神。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