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18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王××,女,29岁,64年8月3日初诊。 始起右少腹阵发性疼痛,症经二旬,腹皮拘急,木硬漫肿颇巨,疼痛增剧,身热持续不退,拒纳,势欲酿脓,恐难消散,兼之暑湿侮脾,大便濡泄,日行十馀次,脉形细数,舌质光剥、边尖红,且起口腐,体虚症重,恐难支持,急以扶脾化湿,解毒箍托。 扁豆衣9克冬瓜皮9克炒于术4.5克煨肉果4.5克茯苓12克泽泻9克炒白术6克生甘草3克炒银花9克红藤30克蒲公英9克炒当归9克皂角刺9克元参心9克1剂 外治:贴内消散(4)膏 二诊:8月4日。前症已得稳定,原方再服2剂。 三诊:8月6日。投药后,肠痈肿块比前较减,疼痛略和,身热徐退,惟腑络瘀滞不散,难许全消,大便濡泄比前略稀,舌剥光,边尖起刺,口腐仍然,脉来细数,此显係正虚而暑湿之邪内盛,阴液耗伤,症爲棘手,治当两顾。原方去煨肉果、泽泻、皂角刺改4.5克,加滑石12克,赤芍6克,丹皮6克。3剂。外治同上。 四诊:8月9日。肠痈肿块已减其半,身热渐退,疼痛未消,大。便虽比前较稀,日行还得五、六次之多,症情有所转机,但暑湿之邪,热久阴伤,舌光,脉细数,仍有口腐,治再宗原意损益。前方去滑石、赤芍、粉丹皮、冬瓜皮、生甘草易炙甘草,加太子参9克,麦冬6克,荷叶1角,盐水炒橘白3克,12剂。外治同上。 五诊:8月13日。身热已退,疼痛亦和,大便日行一、二次,胃纳渐增,脾得健运,口腐已无,肠痈肿块尙未全消,舌光,脉细。阴伤未复,积瘀未淨,治法还当养阴生津,行瘀散结,并当谨愼食饵。前方去炒于术、扁豆衣、荷叶、蒲公英、皂角刺,炒银花易银花,加天花粉9克,炒穀芽12克,7剂。外治同上。带回内消散膏1张,1周后换贴。 按:本桉肠痈,症起二旬,又兼濡,况热久阴伤,症情複杂,药用泻热破瘀,则濡泻愈甚。过用苦寒香燥,则阴液愈耗,不用则瘀积难消。首方以扁豆衣、冬瓜皮、茯苓、泽泻、于术、肉果消暑化湿芍药、甘草和脾止痛,炒银花、红藤、蒲公英、炒当归、自角刺行瘀消结,箍托养阴之剂;银花用炒以减轻苦寒。陈皮过燥,恐耗阴液,而改用橘白盐水炒。五诊时濡泻止,肿块减,但阴伤仍未恢复,后诊以养阴生津,行瘀散结两法并进而愈。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