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三味止泻散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18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自拟三味止泻散 方组:山药、诃子肉、石榴皮。 功用:资脾胃,涩肠固脱。 主治:脾虚久泻。 本方是从《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天水散和李东垣的子散经临床反覆实践变化而来。加味天水散功用:滋阴固气,清暑热,利小便,主治:暑日泄泻不止,肌肤烧热,心中烦渴,小便不利。诃子散功用:止泻收脱,固肾涩肠,温中散寒,升阳调气,主治:虚寒泄泻,肠鸣腹痛,水穀不化,脱肛不收。三味止泻散功用:资脾胃,涩肠固脱,主治:脾虚久泻。由甘温酸微苦之品组成。应用必须具有下述证候:腹泻日久,腹中隐隐作痛,喜按,水穀不化,舌澹苔白,脉弦细无力等。如兼有腹凉肢冷加肉桂、煨肉豆蔻。 脾虚腹泻 曹××,女,43岁,61年4月10日就诊。得病三年之久,现主证:午后三时开始眩晕头痛,心悸,呃心胃胀,不思饮食,日腹泻5~6次,水穀不化,腹中隐痛喜按,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澹苔白,脉弦细无力。经钡透胃肠西医诊爲溃疡性结肠炎。此爲脾胃阳虚不能运化水穀之故,治以资补脾胃、涩肠止泻法,处方:自拟三味止泻散。 山药150克,诃子肉60克,石榴皮60克,共爲细麵,每次服4.5克,一日3次,空腹服。 複诊:前方服20日,腹泻已减至日2~3次,饮食微增,消化佳,诸证悉轻,脉转缓而无力,此係脾胃运化功能渐复,仍用前方再服1剂而愈。 按:脾胃爲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之官,五味出焉”,水穀之精微依靠脾胃运化输送。该患爲脾胃功能运化失调,故腹泄食物不化。《素问·痹论》云:"营者,水穀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衞者,水穀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精微不能化生营衞气血,故现眩晕心悸,神疲倦怠等证,头痛是血虚失养,脉弦细无力是营衞气血不足,急服补脾胃止腹泄之剂,精微得化,气血充足,营衞循行流利则愈。重用山药甘平味澹,补脾胃之气;子肉苦酸涩,开胃调中收脱;石榴皮酸涩温,涩肠止;服2剂而获痊愈。 五更泄 索××,男,45岁,敎师,60年7月14日就诊。得腹泻病五年之久,主证每日黎明前肠鸣腹泻4~5次,排泄物水穀不化,腹部隐隐作痛喜按,食少倦怠,腰酸腿软,腹凉肢冷,体质削瘦,面色苍白,舌澹苔白,脉沉细。经钡透胃肠,西医诊爲肠结核。病属脾胃虚寒,肾阳虚之故,治以补脾胃,温中助阳涩肠法,探用三味止泻散加味。 山药150克,诃子肉60克,石榴皮60克,肉桂30克,煨肉豆蔻30克,共爲细麵,每次服4.5克,空腹服,白开水送下,忌食腥冷硬食物,服药1週后,逐渐好转,连服2剂而愈。 按:该患爲脾胃虚寒,臀阳虚衰之证,用三味止散补脾胃,涩肠固脱,加肉豆蔻取其辛温,温中助阳,以复脾胃之阳气;肉桂辛甘大热,补火助阳,以复肾阳命门之火。脾胃阳复,腐熟运化功能调和则愈。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18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