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治疗心悸六法临床应用

年代:未知
医家:何忠庆,达南
开本:16开
来源:四川省南充地区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一、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34.6岁;从起病到就诊时病程1天~20年;其中风湿性心脏病8例,冠心病5例,心神经官能症4例,心肌炎后遗症3例,慢性胃炎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急性胃肠炎4例。在就诊1月内,6例用过安定、谷维素等药物,3例长期口服地高辛,氯化钾,2例用过双氢克尿塞。根据四诊合参结果,分为阴阳两虚,心阳虚、中焦虚寒、脾肾阳虚、邪郁少阳、少阳四逆等六个辨证类型。(一)阴阳两虚主证:心悸、怔忡、倦怠无力、面白肢冷、舌红、苔白、脉结代或细弱。或兼有失眠、便秘、气短心烦、胸痹心痛、舌胖嫩或澹紫等症,辨证为此类型者3例。(二)心阳虚主证:心悸、舌澹脉迟,或兼有健忘、悲忧惊恐、哭笑无常,面色苍白,短气自汗,呕吐,疲乏无力等症。此类型患者5例。(三)中焦虚寒主证:心悸,虚烦,腹部挛痛,喜温喜按,舌澹嫩脉涩,或兼有食饮不振,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等症。此类型者4例。(四)脾肾阳虚主证:心悸,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舌体胖,苔白滑,脉沉细。或兼有腹痛,四肢重痛,头眩,振颤欲倒等症,本类型患者8例。(五)邪郁少阳主证:心悸,心烦干呕,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兼有往来寒热,胸胁胀痛,不思饮食,目眩眼花等症,本类型患者7例。(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68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