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授道书院
授道学院
论文库
医案库
献方库
伤寒论古训传卷四
医家:
年代:
古代
开本:
32开
印刷:
木刻
出版/来源:
试 读
收 藏
在线阅读
分享
摘要
以伤寒六经病为主,计分太阳篇一百另一章,阳明篇二十四章,少阳篇二章,太阴篇三章,少阴篇二十三章,厥阴篇二十四章。内容多引原文,并附己见,予以阐析诠注,力求明其病状、病位及病势。根据原文,探论病因病机,并训诂古文词,阐明要旨。
目录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四
阳明第二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
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
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胁热而便脓血也。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推荐
伤寒论古训传卷五
伤寒论古训传卷三
伤寒论古训传卷二
伤寒论古训传卷一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五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三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二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一
古训医传卷十七
古训医传卷十六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中医数据库
授道书院
中医论文库
中医医案库
中医献方库
会员服务
购买会员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
公司介绍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领导关怀
合作机构
广东杏林医学研究院
客服咨询
邮箱:zywx@aliyun.com
订阅号
客服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