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授道书院
授道学院
论文库
医案库
献方库
伤寒论古训传卷二
医家:
年代:
古代
开本:
32开
印刷:
铅印
出版/来源:
试 读
收 藏
在线阅读
分享
摘要
以伤寒六经病为主,计分太阳篇一百另一章,阳明篇二十四章,少阳篇二章,太阴篇三章,少阴篇二十三章,厥阴篇二十四章。内容多引原文,并附己见,予以阐析诠注,力求明其病状、病位及病势。根据原文,探论病因病机,并训诂古文词,阐明要旨。
目录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二
太阳第一之中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
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
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
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
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推荐
伤寒论古训传卷五
伤寒论古训传卷四
伤寒论古训传卷三
伤寒论古训传卷一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五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四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三
伤寒论古训传卷之一
古训医传卷十七
古训医传卷十六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中医数据库
授道书院
中医论文库
中医医案库
中医献方库
会员服务
购买会员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
公司介绍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领导关怀
合作机构
广东杏林医学研究院
客服咨询
邮箱:zywx@aliyun.com
订阅号
客服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