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道中医
精校幼科指南(四)__精校幼科指南
精校幼科指南(四)__精校幼科指南
医家:周震
年份:民国
开本:
印刷:石印
作者周震,字慎斋,沙城(今河北省张北)人,生卒年不详,为明末清初医家,除《幼科医学指南》一书外,尚著《秘传女科》。《幼科医学指南》又名《幼科指南》,作者为明末清初医家周震。全书共四卷。全书分述小儿危症、小儿杂证、小儿五经主病及兼证、虎口脉纹歌等,并对前人三关辨证进行补充。论小儿病证多列效方验案,师古而不泥古,且各卷末设有类方,或载明药物炮制方法,或注明饮服冷热及速度。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吴潘两氏校刻本宜兴道生堂藏板为底本。
方汇国字解 坤
方汇国字解 坤
医家:主笃菴藤懿
年份: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方汇国字解分乾坤二卷,为日本平安时代主笃菴藤懿著,里面汇集了各种中医方剂,对中医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眼科锦囊卷三
眼科锦囊卷三
医家:俊笃士雅
年份:道光
开本:32开
印刷:铅印
《眼科锦囊》是清代日本俊笃士雅撰著的一部眼科类中医著作,成书并刊于日本文政十二年(1829)。本书概述眼目之解剖、组织结构、功能及所用药剂等,并在内障、外障两篇中介绍眼病八十一症。各症病名有中医病名、西医译名。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 卷七_六科准绳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 卷七_六科准绳
医家:王肯堂
年份:光绪
开本:32开
印刷:铅印
《六科证治准绳》又名《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存33卷 (证治准绳卷5-8、杂病证治类方卷3-8、伤寒证治准绳卷5-8、痬医准绳卷1-5、幼科证治。古代中医学丛书。中国明代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全书共44卷,以列证最详、论治最精而著称。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伤寒证治准绳》8卷。卷1为伤寒总例,卷2~7为六经病证、合病、坏病、狐惑、百合病、瘥后诸病、阴阳易、春温、夏署、秋疟等,以及妇人、小儿伤寒。论述以<伤寒论>方论为主,广集各家治法,并注明出处。《疡医证治准绳》又名《疡科证治准绳》,6卷。卷1~5专论外科病证,卷6为损伤,对人体骨骼解剖叙述最详,颇为正确。《幼科证治准绳》宗钱乙按五脏分证编次。
王叔和图注难经脉诀(二)__王叔和图注难经脉诀(1-2)
王叔和图注难经脉诀(二)__王叔和图注难经脉诀(1-2)
医家:王叔和,房才俊
年份:康熙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王叔和图注难经脉诀》一卷,简称《脉诀》。多认为系六朝高阳生托名著作。此书的主体内容取自王叔和《脉经》, 编成四言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脉法。将24种脉象分为 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 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 代、牢、动、细)三类。因其歌诀简便易习,故在宋元之 间流传很广。但不少医家认为书中文字鄙浅,谬误较多。 现有刻本及注本数种,较早为元代《纂图方论脉诀集成》 及明代正统年间坊刻本。明代熊宗立的注本名为《勿听 子俗解脉诀》。
青州先生医谈
青州先生医谈
医家:华冈青洲,江口良斎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毛笔
《青州先生医谈》又名《青州医谈》,由华冈青洲述,江口良斎记录撰写,成书于天保年间。书中记载了疔、脱疽、瘰疬、附骨疽等外科疾病,也涉及梅毒、结毒、淋疾等相关内容,亦有妇人诸症、杂症之类。各个章节介绍不同疾病,从治法方药多个方面论述该病诊治,内容详尽。
人身录
人身录
医家: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毛笔
《人身录》本书因发行数量少,内容稀缺,可供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环机
环机
医家:皆川愿伯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毛笔
本书为日本皆川愿伯著,本书因发行数量少,内容稀缺,可供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六科准绳(幼科准绳) 卷四_六科准绳
六科准绳(幼科准绳) 卷四_六科准绳
医家:王肯堂
年份:光绪
开本:32开
印刷:铅印
《六科证治准绳》又名《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存33卷 (证治准绳卷5-8、杂病证治类方卷3-8、伤寒证治准绳卷5-8、痬医准绳卷1-5、幼科证治。古代中医学丛书。中国明代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全书共44卷,以列证最详、论治最精而著称。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伤寒证治准绳》8卷。卷1为伤寒总例,卷2~7为六经病证、合病、坏病、狐惑、百合病、瘥后诸病、阴阳易、春温、夏署、秋疟等,以及妇人、小儿伤寒。论述以<伤寒论>方论为主,广集各家治法,并注明出处。《疡医证治准绳》又名《疡科证治准绳》,6卷。卷1~5专论外科病证,卷6为损伤,对人体骨骼解剖叙述最详,颇为正确。《幼科证治准绳》宗钱乙按五脏分证编次。
御篡医宗金鉴卷二
御篡医宗金鉴卷二
医家:吴谦,刘裕铎
年份:乾隆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御纂医宗金鉴》,乾隆皇帝钦定嘉名《医宗金鉴》。90卷。清代御医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出版。 乾隆四年(1739年)鄂尔泰、吴谦等奏请发内务府医书,包括地方官或购或抄的各地和私家秘藏与世传经验良方及私人献者,采其精粹,分门别类,共收医书15种。内容依次为《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
疗治茶谈三
疗治茶谈三
医家:津田玄仙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本书为日本津田玄仙先生著,本书因发行数量少,内容稀缺,可供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名医类案8
名医类案8
医家:江瓘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名医类案》,医案著作,12卷。明代江瓘编辑,历时20年,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未及刊刻而殁。其次子应宿(少微)为之重加编次、补遗,并增入父子2人验案。又历19载,五易其稿,始克成书。此书萃集明以前名医医案,辑录某些医案专著之案例,如许叔微《伤寒九十论》、薛立斋《薛氏医案》、汪机《石山医案》等,又搜集历代医著中散在医案及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有关内容共2300余则。据书前所附“诸家姓名”及“引用诸书”,计收集了上自秦越人、淳于意、华佗、张仲景、褚澄,下迄元明诸家共193家案论;引用《素问》、《难经》、《千金方》、《伤寒论》、《本草》以下书目共150种。全书厘为12卷,初分180余门,后增订为205门,所载医案以内科为主,兼及外、妇、儿、五官各科。其中,卷1至卷6及卷8主要载内科杂病医案,对风病、痰喘、内伤、血证、肿胀、呕吐、虚损等载录较多。卷7载耳、鼻、喉、目、牙齿等五官科医案。卷9载黄疸、疠风等传染病医案。卷10载疔、疮、痈、疽等外科医案。卷11载经、带、胎、产等妇科医案。卷12载胎毒、脐风、吐泻、惊风、嗽喘等儿科医案。此书对后世医案的总结与整理有很大影响,为中医医案学的奠基之作
伤寒论刘氏傅(四)
伤寒论刘氏傅(四)
医家:刘栋
年份:乾隆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伤寒论刘氏传》是日本刘栋撰写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文献,四卷,成书于日本安永元年(1772)。本书注释仲景《伤寒论》。卷一太阳上篇,名为桂枝及麻黄汤部之治法治例;卷二太阳下篇,名为柴胡汤部;卷二阳明少阳篇,名为白虎及承气汤部;卷四太阴、少阴、厥阴、霍乱差后劳复篇。每篇均举治例,自称皆出自“扁仓”所传。
订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之七
订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之七
医家:许浚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订正东医宝鉴》,医学全书。二十三卷。朝鲜.许浚等撰于1611年。作者选摘我国明以前医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篇,前三篇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的症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汤液篇则论述本草,针灸篇则介绍针灸法及经络腧穴。本书内容宏富而有条理,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着中最负盛名。
景岳全书卷五
景岳全书卷五
医家:张介宾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全书分为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八略、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妇人规古方、小儿则古方、痘疹诠古方、外科钤古方等16种。择取诸家精要,研精医理,剖析毫芒,操术明审。并系统阐论各科病证证治,阐发“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及“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对于命门、阴阳学说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如倡论阴阳原同一体和阴阳一分为二各论。主张补真阴之阳,认为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创立左归、右归等法。治法以温补为宗旨,创制新方八阵详述其自创186首新方,制方通灵活变,有规可循。立论和治法颇多发挥,为后世所推崇。
冯氏锦囊秘录之杂症大小合参(二)__冯氏锦囊秘录
冯氏锦囊秘录之杂症大小合参(二)__冯氏锦囊秘录
医家:冯楚瞻
年份:民国
开本:32开
印刷:石印
冯楚瞻即冯兆张。冯兆张(17世纪)为清代医家[1]。字楚瞻。浙江海盐人。先业儒,后长期业医,医术较精,尤其长于儿科。先后经三十年,编成《冯氏锦囊秘录》一书,内容丰富,涉及内、外、妇、儿、药性、脉诊等多方面。主张医道不可不深知,强调辨证论治。其著述影响到越南,深受越南医生敬仰。《冯氏锦囊秘录》为丛书名[1]。又名《冯氏锦囊》。五十卷。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冯氏汇选各家精要,参以己见,重点介绍临床各科,对于儿科痘疹论述尤详。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现存多种清刻本。
三喜直指篇 卷三
三喜直指篇 卷三
医家:田代三喜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铅印
《三喜直指篇》田代三喜撰,全书共3册,中医系列古籍,因发行数量少,内容稀缺,可供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增广本草纲目(七)__增广本草纲目(1-24册)亨
增广本草纲目(七)__增广本草纲目(1-24册)亨
医家:李时珍
年份:民国
开本:32开
印刷:石印
中医书籍《增广本草纲目》,一套24本全,清代光绪22年上海图书集成书局印刷,白纸印刷,一至五十二卷全。《本草万方针线》全。《总目》一本,《本草纲目拾遗》全。明代李时珍著。附有奇经考和脉学。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卷5~52为各论,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
痘科键删正补注卷上
痘科键删正补注卷上
医家:池田独美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痘科键删正补注》是明代朱巽撰,日本池田独美注,池田晋补的一本儿科类中医文献,成书年代未详,刊于文政十二年(1829)。上卷九十七篇,论述痘之病因证治;下卷三十三篇,载发热、见点三日口诀、程法及加减、药性、方歌、痘麻鉴别等。认为痘麻虽皆系胎毒,但有脏腑、阴阳、气血、有形无形及寒热之异。
御篡医宗金鉴卷四十七~卷四十八
御篡医宗金鉴卷四十七~卷四十八
医家:吴谦,刘裕铎
年份:乾隆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御纂医宗金鉴》,乾隆皇帝钦定嘉名《医宗金鉴》。90卷。清代御医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出版。 乾隆四年(1739年)鄂尔泰、吴谦等奏请发内务府医书,包括地方官或购或抄的各地和私家秘藏与世传经验良方及私人献者,采其精粹,分门别类,共收医书15种。内容依次为《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四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四
医家:魏柏乡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铅印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本书为金匮玉函要略论注,详细阐述金匮要略,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
医林正宗 二
付费
医林正宗 二
医家:饶鹏
年份:
开本:16开
印刷:影印
本书作者推崇仲景,丹溪、东垣、河间之学。故其书中除卷1为《脉赋》及药物基本知识外,其卷次分别名为“长沙张仲景先生伤寒方”,“丹溪先生气血痰郁四证方”,“东垣李先生治内损方”,“河间刘守真先生外科秘要”,故又名其书为《四子医要》。然书中却很少引用四子之书,多为作者据个人临证经验汇集的各类病症诊治法。其中对通治方之加减运用尤为详尽,为明嘉靖七年(1528)序刻本。
方舆輗卷五
方舆輗卷五
医家:有持希藻
年份:古代
开本:
印刷:毛笔
有持希藻与丹波元真共同编辑的方书。按妇、内、外、儿相关疾病的汤药、丸散剂载方十六卷,方药崇伤寒、金匮药方,体现了方证派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医经解惑论上后
医经解惑论上后
医家:内藤希哲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医经解惑论》是清代日本内藤希哲撰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日本事保十六年(1731),刊行于日本文化元年(1804)。卷一为伤寒杂病、外感内伤、阴阳脉法等一般医论;卷二论伤寒六经,虽未逐条诠释,但能归纳大意,择其要点而论;卷三重点讨论治法,串解大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