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道中医
增补寿世保元(三)__增补寿世保元1-8
增补寿世保元(三)__增补寿世保元1-8
医家:龚廷贤
年份:清晚期
开本:32开
印刷:石印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撰著,共10卷。其中,卷1为基础理论,卷2至卷6为内科杂证,卷7为妇科,卷8为儿科,卷9为外科,卷10为民间单方、杂治、急救、灸疗等方。本书与《万病回春》相为羽翼,内容亦多相似,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阐述较详。龚氏在“医说”中,概述了由“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到《难经》《伤寒》《金匮》及后世医家的贡献,强调中医理论一本之于《内经》。其论述包括脏腑、经络、诊脉、用药等,对诊脉描述尤详,并对脏腑、气血等重要内容作了专篇论述。书中对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亦阐述精详,每病证之下均先采前贤之说分析病因,然后列述症状,确立治法,后备方药,有的尚附有验案。
千金方衍义(卷四)_千金方衍义
千金方衍义(卷四)_千金方衍义
医家:张璐
年份:康熙
开本:16开
印刷:木刻
《千金要方》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一部划时代医学巨著,为历代医家研究发掘医药学的一个宝库。但由于其博大深奥,绵历一千三百余年,对其注释阐发却无一人敢于问津。清代名医张璐凭借一生六十多年的临证体会,探赜索研数十年,撰成《千金方衍义》一书,为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千金要方》注释之书。
针灸大成(六)__针灸大成1-10
针灸大成(六)__针灸大成1-10
医家:
年份:光绪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卷6、7为五脏六腑、十四经穴之主治、经穴歌、考证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卷8载《神应经》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卷10附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操作手法等,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
食庭秘说六
食庭秘说六
医家: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毛笔
本书为食庭秘说,此书的编纂对中医药事业做出来巨大贡献,本书为手写本,因发行数量少,内容稀缺,可供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伤寒集验(三)__伤寒集验1-6
伤寒集验(三)__伤寒集验1-6
医家:陈文治
年份:未知
开本:16开
印刷:影印
《伤寒集验》是明代陈文治编著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文献,卷一至卷三论述六经病的主证主脉、变证及其治疗,共一百三十三篇,篇名或冠六经病,或冠证候、症状名,论述尤重证候的变化及治疗,其中增入许多后世医家临证经验与用方;卷四至卷六论述《伤寒论》方及后世验方,共四百九十四首,每方均阐明主治证候、方药合成及剂量。书末载有后人劫病法和仲景制药、煎药法等内容。
金匮要略浅注(三)__金贵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浅注(三)__金贵要略浅注
医家:陈脩圆
年份:清中期
开本:
印刷:木刻
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金匮要略》注本。10卷。清陈念祖(修园)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年)。此编将《金匮》前22篇予以诠注,删去林亿整理本之最后3篇,并于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脉证)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该书释文中较多地选取徐忠可、尤在泾、魏念庭、王晋三等名家的学术见解,并结合陈氏个人心得编注原文,疏解义理;其于杂病诸方,亦不乏精辟之评述。全书以“浅注”为其基本特色,而编法的特点,略同于《伤寒论浅注》,即在原文中衬以小注,原文、注文可以连读而易于理解。书中另有陈氏之子陈元犀、陈蔚,其孙心典和陈氏门人林礼丰等所写之按语,其中尤以元犀之按语识见较广。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刊本、《南雅堂医书全集》本等
西医方选 (坤)
西医方选 (坤)
医家:普山藤林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西医方选》是日本普山藤林编辑的中医古籍,本书分为两册,全书收录多种病症治疗秘方,内容丰富稀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临床中医爱好者学习。
巢氏病源(二)__巢氏病源
巢氏病源(二)__巢氏病源
医家:巢元方
年份:民国
开本:
印刷:石印
巢元方约生活于隋唐年间,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一说为西华人。巢元方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5年)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然而《隋书》无巢氏传记,仅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关于巢氏的记载。说隋大业五年八月, 开凿运河总管患风逆症,隋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往视得疗《巢氏病源》,即《诸病源候论》,由隋代巢元方等撰写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该书在论述疾病病因、病理与证候的同时,论治不载方药而专附导引,是中医气功疗法体系基本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之导引有广、狭两义:广者包括动功、静功在内的整个气功,也就是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古人所说的道(导)引,即今人所说的气功”(《奴隶制时代》);狭者仅指动功,即王冰所说的“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巢氏病源》的导引为广义的导引。一、“补养宣导”的临证应用1.导引的辨证应用与对症应用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在气功疗法中称为辨证施功,《素问(遗篇)·刺法论》虽有相关的论述但系宋人所补。真正意义上的辨证施功始于《巢氏病源》,书中的导引法均附于相应的病证(候)之后。其中不少体现了辨证施功的特点。
重校本草从新(四)__重校本草从新1-4
重校本草从新(四)__重校本草从新1-4
医家:
年份:光绪
开本:32开
印刷:石印
《重校本草从新》重点在于实用,既注重临床应用,权衡法度,又重视学有渊源,了解发展规律,使之掌握历代医药家的用药经验,得以古为今用。“用药如用兵”,非是虚夸,故徐大椿设论用药当与否的重要性。医之用药,犹如将之用兵,善用药者,必先广读诸家本草,再而临床实践应用,反复观察验证,方能真知药性,灼见药效。
发背对口治诀论
发背对口治诀论
医家:谢应材
年份:未知
开本:32开
印刷:铅印
《发背对口治诀论》是清代谢应材撰写的一本外科类中医文献,一卷;约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本书主要阐述对El发背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详细辨析,判别善恶,随证施治。后附《外科秘法》。
新添脩治篡要卷之一
新添脩治篡要卷之一
医家: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新添脩治篡要》中医古籍,全书共分五卷,全书收录本草,内容丰富稀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临床中医爱好者学习。
医藉考 卷七十三
医藉考 卷七十三
医家:丹波元胤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医籍考》是1819年在日本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本学者丹波元胤。本书主要根据九种不同的医书类别,整理和归纳了中国历代三千几百种医学著作的相关内容。
御篡医宗金鉴卷七十八
御篡医宗金鉴卷七十八
医家:吴谦
年份:乾隆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此套《御纂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帝敕命吴谦(宫廷御医)等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全书共九十卷,收医书十五种,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进行了考订诠解,对中医辨证、诊断、经络、脉象、针灸、运气等学说加以论述。对内外、妇幼、正骨等有详尽解说,书中还附有大量插图。
经验喉科紫珍集(上卷)
经验喉科紫珍集(上卷)
医家:
年份:清中期
开本:
印刷:木刻
喉科著作。二卷。清代作品,撰人与撰年均不详。《经验喉科紫珍集》,载有锁喉风等72种咽喉病的证治图说,临证二十法(包括咽喉病用刀、针、烙熏等外治法)和一些经验方剂。
御篡医宗金鉴卷二十四~卷二十五
御篡医宗金鉴卷二十四~卷二十五
医家:吴谦,刘裕铎
年份:乾隆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御纂医宗金鉴》,乾隆皇帝钦定嘉名《医宗金鉴》。90卷。清代御医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出版。 乾隆四年(1739年)鄂尔泰、吴谦等奏请发内务府医书,包括地方官或购或抄的各地和私家秘藏与世传经验良方及私人献者,采其精粹,分门别类,共收医书15种。内容依次为《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
理气辩论  坤
付费
理气辩论 坤
医家:中江一贯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影印
《理气辩论》为日本中江一贯先生著,并非一本具体的书名,而是一个关于哲学讨论的主题,即“理气之辨”。这个主题主要讨论的是理与气的联系和区别,它是理学理本论、气本论、心本论三派相互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校正医学增图入门外集卷之五
校正医学增图入门外集卷之五
医家:李梴
年份:民国
开本:32开
印刷:石印
《医学入门》,中医全书。8卷,卷首1卷。明李梴(健斋)撰。刊于万历三年(1575年)。此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用歌赋形式为正文,以注文补充阐述。内容有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病、外科病、各科用药及急救方等。其中“历代名医姓氏”载明以前名医215人。
医学至要抄上
医学至要抄上
医家:
年份:康熙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医学至要抄》是中医古籍,全书分为两册,现收录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内容丰富稀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临床中医爱好者学习。
不居集(四)
不居集(四)
医家:吴澄
年份:民国
开本:32开
印刷:铅印
《不居集》,内科著作,50卷。清·吴澄撰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书分上下两集。上集三十卷,以论治内损为主旨。卷之首为例言、总旨、十法。卷一为统治大法;卷二至十一为总结历代医家治虚损证之十法;卷十二为其他各家治法;卷十三至十七为嗽、热痰、血四大证的论述,四证中以血证论述更详;卷十八至三十为内损杂证,如自汗盗汗、七情内郁、遗精白浊、泄泻怔仲、不眠健忘、喘、呕及各种疼痛等。下集二十卷,以论外损为主旨。本书的特点是集《内经》《难经》及历代名贤有关虚损证的辨证论治进行论述,再加述自己的注释、制方与验案,故是书为一部较全面的论述虚损证的专书。
增补寿世保元(一)_增补寿世保元1-9
付费
增补寿世保元(一)_增补寿世保元1-9
医家:龚廷贤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撰著,共10卷。其中,卷1为基础理论,卷2至卷6为内科杂证,卷7为妇科,卷8为儿科,卷9为外科,卷10为民间单方、杂治、急救、灸疗等方。本书与《万病回春》相为羽翼,内容亦多相似,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阐述较详。龚氏在“医说”中,概述了由“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到《难经》《伤寒》《金匮》及后世医家的贡献,强调中医理论一本之于《内经》。其论述包括脏腑、经络、诊脉、用药等,对诊脉描述尤详,并对脏腑、气血等重要内容作了专篇论述。书中对临床各科疾病的证治亦阐述精详,每病证之下均先采前贤之说分析病因,然后列述症状,确立治法,后备方药,有的尚附有验案。
增批评点医门棒喝(三)__增批评点医门棒喝(1-10册)
增批评点医门棒喝(三)__增批评点医门棒喝(1-10册)
医家:章楠
年份:1929年
开本:32开
印刷:石印
《医门棒喝》是清代医家章楠的一部力作。其内容以阐释《伤寒论》及发挥温病学说为主。《医门棒喝》初集为杂论性质的医书,其体例仿照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共有论文二十七篇,附十三篇,冠以条例十则。 收集章氏“天气阴阳论”、“太极五行发挥”等30余篇论文。杂论医学理论、诊法及内、儿等科疾病的证治,并附医案。文中不仅从正面阐述原理,而且评论诸家流弊,犹当头一棒以警当世。且能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说明。学术上推崇叶天士。对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诸家亦能择善而从。在温病的辨证施治方面有不少新的见解和发挥。文中首概“辨证论治”,其意义与现时提倡的“辨证论治”极为不同。此书另有一种刊本,将医论部分为初集,将其《伤寒论本旨》九卷为二集。现存多种清刻本。
外科心法要诀(卷一)__御纂医宗外科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卷一)__御纂医宗外科金鉴
医家:吴谦
年份:乾隆
开本:16开
印刷:木刻
外科心法要诀,(即《医宗金鉴》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六)。清·吴谦等撰。以《外科大成》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整理补充编成。其中卷六十一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卷六十二为各类外科常用方剂;卷六十三至卷七十一分论头、面、项、背等全身各部的外科病症;卷七十二至卷七十四为发无定处(全身性)的外科和皮肤科疾病;卷七十五杂症部为跌扑、金疮及竹、木、虫、兽所伤诸病;卷六十六剔部,为小儿外科病证。各病证候方剂均编成七盲歌诀,并附有260余幅外科病图形。
体雅 上
体雅 上
医家:丹波元胤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毛笔
《体雅》是日本丹波元胤编写的中医古籍,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内容丰富稀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供临床中医爱好者学习。
医经解惑论下前
医经解惑论下前
医家:内藤希哲
年份:古代
开本:32开
印刷:木刻
《医经解惑论》是清代日本内藤希哲撰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日本事保十六年(1731),刊行于日本文化元年(1804)。卷一为伤寒杂病、外感内伤、阴阳脉法等一般医论;卷二论伤寒六经,虽未逐条诠释,但能归纳大意,择其要点而论;卷三重点讨论治法,串解大意。
Loading...